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餿水油事件,後來呢?

◎陳景川

近幾年來,國內的食安問題一波接一波,今年9月又爆發生產全統香豬油的強冠公司收購餿水油或回收油做原料。而國內超過200多家的食品業者採用這家通過GMP認證的香豬油,造成食品業哀鴻遍野,不但重創食品業,也影響台灣的國際形象。

行政院於9月25日通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將對不肖業者處以嚴刑重罰,似乎嗅出政府改革食品安全的決心。但台灣的食安問題是歷史共業,不是單靠嚴刑重罰可以遏阻,必須多重管道齊下,諸如加強檢驗、源頭管理;然而最根本的還是在於業者及百姓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如果社會還是迷漫在唯利是圖、財迷心竅的氛圍,各種措施還是防不勝防,到頭來只能看著這個墮落的社會繼續沈淪、瓦解。

台灣食品的檢測標準與技術均相當成熟,但餿水油經脫酸、脫色與脫臭等精煉過程,仍會符合國內及國際的衛生法規;即使原料含有部分重金屬或其它有害物質,也可能檢驗不出來。換言之,檢驗不出來不代表沒有問題、沒有風險。因此檢驗絕對不是杜絕黑心油品流竄的有效方法,油品經過精煉、化學變化後,透過檢查一項一項追查,不僅耗時費力,更有可能空忙一場。

食品安全的關鍵在於「源頭」的把關,它必須仰賴政府的相關單位密切配合,除了衛福部外,應包括檢調單位、環保署、經濟部、農委會等單位聯合查緝。目前政府的盲點在於部會之間的橫向聯繫失調、互踢皮球,食安形成多頭馬車。事情一旦爆發,官員急於撇清責任,爭功諉過甚至捲入政治鬥爭,結果馬上可以查清的一個食安事件,卻讓它在電視、報章媒體上大肆渲染上演數週,造成人心惶惶、寢食難安。

食品業者為了永續經營,亦得建立源頭管理的觀念,採用合法的素材;發現不法,也要發揮正義感,阻止污染源繼續擴大。自己所產生的廢油,必須配合環保單位的政策落實回收,不要貪圖方便或小便宜而讓不肖業者有機可乘。所以源頭管理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業者必須把持的理念。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是造成食安出軌的歷史共業。台灣是否可以走出這個歷史共業,政府單位當然責無旁貸,但全民也要有所覺悟,這個社會要有正義,這個社會需要道德,這是社會責任;如果這個社會讓正義公民感到恐懼,懶惰官員仍然尸位素餐,那麼這個政府就瀕臨潰敗的懸崖,這要比食安更嚴重數百倍、數千倍。

總之,食安的關鍵在於源頭管理與加重罰責,前者的落實必需輔以產、官、學的社會責任感,後者可以實踐社會的公平正義。現代的食安絕對不是靠一張「檢驗合格證明」就能放心,源頭不合法,就是不能吃,也不該吃。希望全民發揮公德,共同來維護食安。

(美和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講座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