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灣最寶貴的語言資產

◎黃春光

上週,台灣PTT的「台灣文學版」因原版主長期缺席,面臨將要進入廢版的程序。所幸,經由公民版版友的積極呼應聲援與具體行動,目前暫時得以保留。然而,在保留的過程中,有年輕的版友在評論中,顯出對台灣文學強烈的陌生和輕蔑,我想,這種對台灣文學的陌生和輕蔑,可能來自兩點,一是不瞭解「台灣」,二則是不瞭解「文學」。而這2點,同樣是今日教育部對國中母語教育決策的盲點。

試想,如果今日的我們要描寫120年前的今天,在新竹北埔姜紹組的大伙房禾埕(客語的稻埕)上,同一個月光(客語的月亮)之下,在得知甲午戰爭的情形下過8月半(客語的中秋節)的情形,與一年後姜家的景況。一個沒有台灣客家語基礎的作家,要經過多少的語言障礙和轉換,才能具體描繪出當時大大小小姜屋人的心情和歷程?一個熟悉現在與過去台灣閩南語的口述歷史團隊,對一位90多歲的台灣民主前輩人生經驗的紀錄與呈現,會是比不通台語的團隊,來得多麼準確與完整?有著原住民族語傳承的小說家,在傳遞過去部落意向和老人家身影時,會比只會華語的同胞多出多少現實感與臨場感?描述清末民初與抗戰內戰中山東故鄉面臨巨變的散文家,難道只能透過國語、而非母親的鄉音傳遞他永遠不能忘記的鄉愁和記憶?

不只文學,在史學的研究上,一個懂得客家話的台灣歷史研究生在閱讀太平天國的史料時,必然能比在北京只會普通語的歷史教授掌握更多洪秀全、李秀忠的語意和想法。在戰爭中,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懂得使用納瓦霍族的語言抵擋日軍的與解碼與破譯。體育賽場上,錦標賽冠亞軍賽中,莊智淵與隊友們面對中國隊時,使用台語討論因應戰術,難道不是透過公視的鏡頭呈現在大家面前?而在國際外交中,面對世界各地數量遠超過2300萬人數量的使用台語、客語與南島語系的人民,難道不是我們爭取國際友誼、與各地朋友接觸瞭解的好方式?

母語與族語,是上天賜給台灣寶貴的資產,並非只是遭蓄意輕賤的台灣庶民市井溝通的工具,乃是數千年歷史文化風土民情傳承的載具,更是現今全球化競爭中天賜的優勢,教育部錯誤的政策,將導致台灣未來的一代失去特有的關鍵優勢,而將下一代台灣人向下拉至與世界其他各地華人相同甚至更低的競爭基礎。若不趁學習成效大的時間學習母語,一旦成人語言定型,發音部位與語法習慣成形,重拾母語又將花費多少額外的時間心力和國家成本,這時再推動所謂的公事母語、醫護母語,豈非治絲益棼?這樣無瞭解、無遠見與成本效應考量的教育政策,豈能經得起百年樹人之時間考驗?豈能容教育部堅持與推動!

過去,單一物種高密度養殖,曾經造成台灣養蝦業的蓬勃發展,卻也在面對白點病時轟然崩潰。同樣,偏向單一語種的教育政策,是不是也將造成國家面對現今越來越多變遽變的世界情勢,少了可能的彈性和對策?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國家肯定多元文化」豈不明載在第10條之中?強調尊重憲法,並依憲法存在並賦予權責的教育部與所屬的「12年課綱課審會」,請務必以同樣的態度遵循憲法,在國中將母語列為必修至少一節,為未來的國家棟梁,建立在全球化中生存的優勢!

(農業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