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統治者的制服癖

◎ 邱柏青

台灣學校從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開始穿著制服,起源與理由絕非為了凸顯校風與文化,而是為了管理或是安全上的需要與方便,便於區別該校學生的身分,並減少台日種族外觀上的差異,而達到去人格化及制約的效果。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更有以女生著裙的制式服裝來貶低女性地位。這幾年來台南女中、北一女等台灣名校屢抗議為何褲裝不正式的活動讓曾被嘲諷「穿裙子的」蔡英文總統注意到了,上任後教育部即宣示「未來學生服儀不整,學校不得記過」。

有位教官寫道「制服有一個很大功用,是消弭了學生家庭的經濟地位差異,為了要保護弱勢」,軍權國家為了箝制思想與行為,將軍人賦予教官之名進駐校園,講出這番道理,不難理解其軍人維護管制規訓的專業訓練,但毫無教育素養。實則,學生的家庭經濟比較心理,又豈是僅在一個衣著比較,如此,文具、交通、住宿是否均需制式統一?教育者應該藉由教育來教導從小學習如何尊重他人,感人所受之同理心,這是律法的道理,也是教育的道理,但學生因為威權制約表面服從學校的規範,但非真正的認同或內化學校的規範價值,教育都不是教育了,學生還是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僅是喝令學生遵守「義務」,只會養成聽話的奴性心理,誰拳頭(威嚴)大誰就是老大的劣根心態,這不是教育的目的。民主法治的社會中,讓學生思考並參與其權利的形成,共同思考以何種最小規範手段(限制)取代制服辨識維安的功能,而得使自身享有更大的自由和空間,藉由思辨權利與義務的衝突,更能有使學生學習互相尊重的相處,才是學校教育的目的。威權是用來愚化被統治的人,偽教育家偷懶的工具,台灣要真正民主法治,首要就是破除威權遺毒。

(作者為金融業法務/律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