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徹底執行「轉型正義」紀念鄭南榕

◎ 曹欽榮

宜蘭設置全台第一個南榕廣場,紀念人權鬥士鄭南榕。(資料照,記者朱則瑋攝)宜蘭設置全台第一個南榕廣場,紀念人權鬥士鄭南榕。(資料照,記者朱則瑋攝)

四月七日言論自由日將至,令人反思鄭南榕就義的新意。他推動五一九反戒嚴行動,之後坐牢八個多月;隔年一九八七年一月出獄,立刻發起平反二二八全台遊行、演講。四月,反國安法,他公開說:「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人民風起雲湧,衝破戒嚴,台灣民主「轉型」啟動。反戒嚴三十周年,現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將立法;解嚴不是蔣經國所賜,總統府設「自由廳」紀念南榕才是。

我們習慣用「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討論不義過去,這個詞出現於冷戰後一九九○年代早期,當時台灣正在民主轉型,未體認到國際上轉型經驗的後續動態。現在,研究者形成「轉型正義」用詞共識,焦點在於處理戰爭(如二戰)、國家大規模暴力(如原住民四百多年來受害、二二八)或獨裁政權(如白恐)的不義;為了長治久安,甚至創制新憲法。二十七年前,鄭南榕卻因刊登新憲法就義。

轉型正義已形成全球趨勢,研究專書汗牛充棟,包括聯合國、國際法庭介入亞洲柬埔寨、東帝汶等案例。非聯合國會員國的台灣,如何獨自面對「轉型正義」?究責審判、真相委員會、特赦、賠償、除垢政策等五項機制、功能、層級及記憶計畫、設紀念館等,被視為轉型正義的廣義範疇。國際社會的經驗提醒我們,台灣堅定執行轉型正義的機制,自我期許繼承民主化的志氣,展現國際視野,導正價值觀,才能脫胎換骨,創造守護自由、民主的成功典例。

過去並未追究國家監控、迫害新聞人鄭南榕的侵害人權責任,期許國會、新政府公開相關監控鄭南榕及監視所有人民的檔案。誰下令?為什麼是四月七日、如何違法攻堅《自由時代》雜誌社?徹底釐清真相、除垢舊公務體制。

我們希望遵循國際潮流,立法於總統府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保障人權;節約公帑、避免官僚保守常規,人權委員會支援民間紀念館、活化各公立紀念館由民間經營,推廣尊重人權的和解環境。鄭南榕三十年前於獄中寫下:「台灣成為一個自由國度的契機」,現在正是契機!我們將經歷前所未有的民主文化衝擊,再來,我們的事!

(作者曾規劃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