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研院和李文雄院士

若干媒體報導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生多中心)主任李文雄院士與翁啟惠「結黨營私」、「吃香喝辣」,將世界級科學家回國服務的佳話,刻意扭曲為醜聞。我們身為知識份子,並深知李院士的成就與為人,在此提供幾點說明,以正視聽。

依據中央人事法規,榮獲諾貝爾等級國際大獎的學者,可在中研院擔任特聘研究員職位,不受七十歲退休之限制,目的在鼓勵世界級的學者將研究留在台灣,帶領台灣學術進步提升。李院士從美國返國前,獲得諾貝爾獎等級的Balzan Award(二○○三年)。回國工作後,再獲得Mendel Medal。此二獎可說是全世界遺傳演化學界最高的榮譽。李主任符合終身特聘的條件,毫無疑義。朱敬一院士在「學者十誡」裏說:「除諾貝爾獎得主或其他等同榮譽可以(超過七十歲)續聘,不符規範就不應覬覦」。李院士正符合規範,而非覬覦之人。中研院委任李院士擔任主任,希望他提升生多中心的研究水準與國際視野,也是該規範的原意。

李主任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擔任James D. Watson講座教授(Watson和Francis Crick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在一九六二年獲得諾貝爾獎),是該校生命科學領域榮譽最高的講座,而且是無退休年齡限制的職務。李主任卻從芝大辦理退休,犧牲遠較台灣優渥的薪資,返台服務。

任何有識見的中研院院長,都了解李院士是生多中心主任的最佳人選。而說服李院士擔任主任,則是翁啟惠院長的功勞。李院士擔任主任期間,個人實驗室繼續發表國際矚目的研究成績,書籍論文的引用共有五萬多次,遙遙領先國內所有領域的學者;生多中心則開展新的研究領域,又爭取到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的傑出年輕學者;開辦研究生學程,訓練國內及國際優秀的學生;並和國內多個大學合作從事研究計畫。因為在學術成就、國際聲望及行政能力都無法找到和李院士等量齊觀的人,所以要找到該中心主任的繼任人選特別困難。

李主任對中研院及台灣學界,都有巨大的貢獻,台灣媒體不應該再污衊他。

中研院跨所二十一位學者:廖弘源(資訊所)、施明哲(農生中心)、呂俊毅(分生所)、陳水田(生化所)、施純傑(資訊所)、莊樹諄(基因體中心)、陳建璋(生醫所)、張谷銘(史語所)、林仲彥(資訊所)、湯森林(生多中心)、邱志郁(生多中心)、趙淑妙(生多中心)、王達益(生多中心)、蔡怡陞(生多中心)、鍾國芳(生多中心)、町田龍二(生多中心)、沈聖峰(生多中心)、王忠信(生多中心)、王子元(生多中心)、洪志銘(生多中心)、方淑(生多中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