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搶頭香 傳統與創新

◎ 王見川、李世偉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大家相信搶到頭香者未來一年會有好運氣。這樣的年節習俗有何根據?

其實,這幾年台灣的搶頭香活動是廟方人士自己的發明與創造,跟傳統民俗沒甚麼關係。台灣所謂的搶頭香又叫「燒頭香」,這樣的習俗源自中國大陸。根據晚清著名學者俞樾《茶香室叢鈔》的考證,「燒頭香」活動至晚在宋代已出現。大約二百多年前,袁枚曾記載:「凡世俗神前燒香,以清早第一枝香為頭香,至第二枝便為不敬。」可見古人不一定要在大年初一燒頭香,而需要燒頭香與信仰者有無敬意有關,無關運氣。另,袁枚又提供一則故事,他說:「向例…凡王公縉紳,每至四月無不進香,以雞鳴時即上殿拈香者為頭香。頭香必待大富貴家,庶人無敢僭越。」可知著名宗教或信仰聖地的進香期間亦可燒頭香,而當時的慣例:頭香是留給有錢有勢的人,平民是無緣燒頭香的。不過,袁枚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這位孝女因孝順,感動神明而燒到頭香。

當然,有錢有勢的人才能燒頭香,絕對是廟方的安排,不是自由競爭的結果。從這一點來看,台灣寺廟的搶頭香活動較古時,更具公正與平等,值得稱讚。可是,過去台灣的廟方與媒體從未宣傳或報導過:孝子或善心人士搶到頭香,又反映出台灣寺廟主事者今不如古,很少考慮宗教活動是否應該展現虔誠善心之類的宗教價值與精神。試問,在現行台灣寺廟大年初一搶頭香活動中,女性搶得到頭香嗎?平常最虔誠與奉獻的阿嬤搶得到頭香嗎?能不能兼顧公正平等、虔誠與善心,讓女性也搶得到頭香,孝子也搶得到頭香?

如果在大年初一搶頭香外,進香期乃至平時拜拜的初一、十五,廟方也辦搶頭香活動,讓虔誠與善心的信仰者也有機會燒到頭香。或許這樣做可以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式,既安全又有意義,讓我們拭目以待台灣寺廟的承續傳統與創新。

(作者分別為台灣宗教信仰學者、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