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維恭
民怨可畏,我想說說醫療生態一股正在醞釀中的「民怨」。
「診斷關聯群」簡稱DRG,是根據患者的疾病診斷、手術種類、性別、年齡、出院狀況及有無併發症或合併症等等分為不同群組,再根據不同的權重比率,事先訂定給付價格。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定額給付、同病同酬的制度。平心而論,在某種程度上,DRG確實可以縮短住院天數、避免醫療支出的不斷上升。但問題不在醫界懂不懂或支不支持DRG的問題,而是官僚體系只用數字做決策,意圖將DRG無限上綱,完全不顧現實上多變疾病必然讓醫師要執行一些避免病人風險及危害病人安全的檢驗檢查。如今連在急診為病患診斷及處置不明症狀的疾病所做的檢查處置,一旦診斷出來後,統統都要歸入定額給付的範圍。這種等同要醫師都做個未卜先知的「神醫」,制度不僅在邏輯上荒謬至極,更在醫病關係已不斷惡化的困境中火上加油。
醫界及各專科醫學並不是沒有強烈的抗議。但令人氣憤的是健保署不僅充耳不聞強行要在三月一日擴大其實施範圍,期間官僚的傲慢、政務官任由事務官為所欲為的行徑、制度忽視最終受害的一定是醫療人員而不是醫院經營者的事實等等,這種硬幹的官員與政府不被罵翻才怪!這也難怪,選前很多醫師不論在門診或查房時,都有意無意地拜託病人或家屬一定要去投票。因為,一股「民怨」已經積蓄到讓醫療人員恨不得趕快變天!這不是民怨,什麼是民怨!
民眾、醫界、投保單位能理性合作、充分溝通、各退一步才有卓越醫療品質的一天。健保署片面自以為是的制度,將阻擋不了民怨的累積。新政府上任後一定要小心,並審慎思考把這些會造成民怨、硬幹又欺下瞞上的政務官或事務官換掉,否則這種民怨一旦複製到其他地方,新政府四年後一樣會被怒潮推倒!
(作者現任台灣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