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何澄輝/「犀牛皮」風波背後的省思

何澄輝/基進側翼副秘書長

最近,因為游錫堃在電視上與媒體人鄭佩芬的一段爭辯,再度引出了「犀牛皮」這詞,這個一九九三年年底出現的名詞,在政治上的意涵,非常值得我們在這個時候再度檢視。

一九九三年縣市長選舉,在宜蘭縣,是國民黨的張軍堂,對上民進黨的游錫堃。由於張軍堂涉及學歷造假,屢受質疑,當時,任職於中國時報的馮光遠,便在副刊上撰寫了一篇〈選舉乃你家之事〉嘲諷文章。馮文聲稱,經他調查,張軍堂自稱的南加大博士學位的確為真,他且尋訪到張軍堂的指導教授威廉.霍華,對方明白表示,張軍堂的博士論文〈犀牛皮移植到我的臉上,其法律效力之探討和追究〉,實乃一篇不可多得之力作。

整件事不過是一位文化人用當時台灣較少見的諧諷文體,諷刺張軍堂偽稱自己為博士,然其後的發展卻讓人大開眼界。張軍堂陣營竟然因此由時任宜蘭縣黨部主委的楊吉雄出面宣稱,「張軍堂的學歷已獲中國時報查證證實」。逼得馮光遠及中時不得不鄭重指出,一篇嘲諷虛構的文章,竟然遭被嘲諷對象以此做為真實的證據四處宣傳。這,就是極為著名的「犀牛皮事件」。

「犀牛皮事件」,一舉戳穿了黨國統治下,政治的荒謬與虛偽,從此學歷是否偽造、作假,也成了檢驗政治人物的必要項目。但更值得注意與思考的是,這樣的檢驗帶出了一個疑問:為何政治人物,特別是國民黨政治人物,不惜洗學歷,甚至造假學歷,以維持「高學歷」的「門面」?其實說穿了,這個長期威權統治台灣的政權,由於憑藉的是武力與高壓統治,民主正當性嚴重欠缺匱乏,因此,為了鞏固統治的正當性,他們必須要以「菁英」的面目,做為凌駕統御台灣公共社會與體制的合理論據。而曾受良好教育,甚至菁英教育的資歷,便成了襯托其社會經濟地位優越的突出特徵。這是一種誇示,更是一種政治權力的展現。

然而,「犀牛皮事件」卻以一種嘲諷、戲謔的文法與筆調,成功地切入當下政治現實中的荒謬,而最終也因為國民黨在政治權力結構當中的反民主與悖逆,反而將這種荒謬性充分展現,不但終於崩解了虛構的菁英形象,也無意中揭露這一切粉飾塗抹後的不堪。

從此,學歷開始不僅是炫目的光芒,也是必須要被檢視其內涵的項目。持高學歷者不再只能躲在文憑虛名後面,還必須被檢視,這虛名所由何來?論文題目為何?論文真假與品質如何?

更重要的是,暴露了所有不惜扮演「菁英」的「偽菁英」團夥們,他們之所以拒絕溝通、無意對話,其實仗的不過就是「菁英形象」,而這妝點與形象,正是他們高壓統治台灣時,這些人渾然不知,民主人士卻對其嗤之以鼻的一個理由。

而也因為如此,「犀牛皮事件」成為了一個標誌。透過針對國民黨這一套宣傳邏輯的嘲諷與譏刺,曾經讓台灣人「仰之彌高」、讓國民黨統治階級自我感覺良好的「菁英形象」,被拉下神壇,不再具有權威性,甚至成為可能被質疑而使其自陷不堪的檢驗點。

這讓我想起,在許多憲政民主國家,其言論自由的奠定與實踐,是從許多小報與譏諷漫畫、插圖中累積開始的。那麼,「犀牛皮事件」,就不僅僅是馮光遠個人書寫的一種趣味或特色,而是人民對於公眾領域進入與掌握的大幅擴展。

從柏楊翻譯「大力水手」漫畫因言賈禍,到「犀牛皮事件」,台灣社會終於走到了用嘲諷譏刺做為挑戰權貴的有力武器,這一路不免崎嶇,敢言者仍然可能遭到控訴與威脅。但無論如何,當「以筆做劍」,可以成為「除不平事」的方法之後,回首「犀牛皮」,或許,其更為深遠的意義與啟示,才是此事在「公共性」這議題上的價值,也更值得我們珍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