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訪》願做最真實的聲音 導演吳念真:台灣電影不能侷限 走出去才能拚

記者賀靜賢、鄒念祖、莊沛儀/專訪

前言:

台灣最重要的電影獎金馬獎甫落幕,國內對金馬獎表現有批判,亦有期許。對於台灣電影產業未來,身為台灣新電影時代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吳念真導演直言,台灣的困境是市場侷限在這個地方,但電影不能侷限在台灣,政府可以跟中國談判、讓雙邊自由,如果對方免除內容審查等限制、變成台灣一個可能去的自由市場,那就可以拚了!

吳念真有「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之譽,拍電影、執導舞台劇、拍廣告、寫作、編劇,更是台灣新電影時代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不管是二○一三年感動全台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或是近期極具環保意識的紀錄片《老鷹想飛》,吳念真獨特的旁白,都成為感動人心的重要元素之一。對於台灣電影,吳念真有情懷、有期許,也不吝批評,要做最真實的聲音。

現在的金馬獎 有更多可能性

問:金馬獎甫落幕,雖然台片得了十二項,超過所有獎項的一半,看似大勝。但侯孝賢與李安仍認為這次得獎不夠多,你的看法是?

答:多與不多,其實不重要。金馬獎其實一直在掙扎它的定位,現在比較明確。以前金馬獎都獎勵國語片,台語片進不去。當年,《戀戀風塵》沒什麼國語,拿的是台語片執照,還差點不能參加金馬獎。

早期金馬的政治味道很重,反共愛國片就會得獎,有一年硬給一部片最佳影片,但它根本沒有入圍最佳導演、編劇等等。現在的金馬獎公平一點,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覺得侯孝賢與李安說台灣得獎不夠多,是一種期許。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或是創作不夠豐沛。這是一種警告,你不打拚,你就都沒有。

問:您認為金馬獎未來該怎麼走?有什麼可以再多做的?

答:影展做出了性格,就照性格走。建議評審討論的過程應該要公開,以彰顯公正性公平性,讓人家理解為什麼得獎。

問:如果說,你就是下一屆的金馬獎主席,你又會怎麼做?

答:老實講這幾年金馬獎做得還不錯,評審也找得很好。現在的金馬獎已經比以前更開闊、更開放。我如果確定這已經是兩岸三地都很尊重的影展的時候,其實我對參加的片子國籍不會去要求。

台灣電影困境 市場太過侷限

問:目前中國因為市場大、資金多,許多優秀的年輕人受限於台灣的資金和環境,而赴中國發展,您怎麼看下一代導演們的出路?

答:你必須要接受這樣的事情,就像電影不能侷限在台灣。那你要把李安叫回來台灣拍片嗎!李安就是外流啊!

我這樣講或許會得罪人,做電影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你選擇了一個東西,你就要負擔什麼,就像你做劇團,你不要老是弄一個劇團叫政府補助你,你沒比別人大,是你選了這個。

其實輔導金當初是我們爭取的,當初最大的目的是因為我們認為一部電影如果能走到國際上去,它其實勝過十個外交官,這些藝術性很強的電影,有時候很難說服片商,因為有的片商不懂。政府拿一筆錢來,幫幾個有可能的導演拍電影,讓他走上國際,可是後來就演變成大家分贓了。

我覺得台灣的困境是在它的市場就侷限在這個地方,它不像大陸片,大陸片就是一個世界,它是一個十三億人,它一賣座就很多嘛,台灣就兩千三百萬人,本來就很小,它走不出去,沒辦法在這裡面做掙扎。

問:台灣電影人才出走,可是台灣電影又不是那麼容易進入中國市場,政府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讓雙邊自由 市場就可交換

答:跟大陸談判啊,去談啊,讓雙邊自由啊,雙邊的市場可以交換,但你又受限於政治。我們對大陸進來的東西有限制,我們這邊出去他們也會有限制啊!他們也會內容審查。有限制的時候,它就不是那麼自由,因為如果大陸也變成台灣一個可能去的自由市場,那就可以拚了。

政府怎樣幫電影? 嘜相害就好

問:明年選舉過後,你對電影與文化政策有什麼期許?

答:政府怎樣幫助電影界,這種題目已經聽了四十年了,我每次都套用一句話:「政府喔,嘜來相害(台語),我就謝謝啦!」

政府應該是在大角度的幫忙,器材進口、稅的問題。票房計算要透明化,不要片商說賣多少就賣多少。外國技術人員來台灣工作,給他們工作的允許要快速。

問:柯一正導演、「閃靈」Freddy投入立委選舉,你怎麼看?

答:柯一正的想法是對的,現在不管藍綠,都是既有的政治網絡,關注不到新的東西。柯一正認為,讓新的人進國會,搞不好會有另一種聲音,那也不壞。可以鼓勵他們,但不是鼓勵個人,而是讓時代力量黨配票大一點,讓更多人進去國會。

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灣其實朝另一個新的方向去走,從去年十一月廿九日的縣市長選舉後,新的面貌出現,年輕的生命已經不受拘束,如果各黨不重視這些,會死得比誰都難看。最近聽一些年輕朋友講話,連幾個頑固的老先生都說,選舉已經結束了,不用選了。

一群神經病 不懂在講文創

問:政府都在鼓勵文創,多過關注電影。侯導說文創是騙人的,你怎麼看?

答:我也這麼覺得,我討厭聽這兩個字,創意都沒有了,還說什麼「文創」?我覺得就是一群神經病,不懂在講。我也不曉得到底「文創」創出什麼來?T恤上面畫圖案也叫「文創」,頭殼壞去啊!這個沒有格局,政府支持這個,頭殼壞去啦!

長期堅持做一件事 值得鼓勵

問:相對於快速收割的文創產業,《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拍了廿三年,為何您會無酬替這部電影擔任旁白?

答:他們拍得很辛苦,可以幫忙就要幫忙,片中的主角「老鷹先生」沈振中,我在《台灣念真情》就拍過。在台灣只要有人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做一件事,這種就值得鼓勵。即使做下去可能血本無歸,他還是努力完成。所以我每次看到政治人物就很想殺人,他們心都不在事情上面,都在自己前途、利益。

問:前年您也替《看見台灣》無酬配音,《看見台灣》全台票房破二億元,為何《老鷹想飛》的票房做得這麼辛苦?

答:可能我因為做過電影、舞台劇和廣告,看東西有些市場敏感度,當時我預估《看見台灣》六千萬到八千萬元,我的心情是如果這部片不賣座,代表台灣人不關心台灣。這部片很好看,又不用大思考,已經讓人看到台灣的現狀,美麗與哀愁。如果觀眾在意,會一個跟一個講,票房比較有把握。

對城市人來講,老鷹離他生活太遠,不會在意。《老鷹想飛》這部片其實跟環保有關,談到農業和生物鏈的衝突、農藥的使用等。除了上院線外,也應該在學校播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