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既要換湯也要換藥

這次的總統大選非常特別,正式投票前三個月,執政黨居然還沒有喬定人選,這已經不是毫無先例可循,而是根本不可想像,對於這個反常的現象,相信多數人會同意:馬英九總統八年執政的破壞力真是前無古人、史所罕見。

國民黨準備在本週中常會討論是否召開臨時全代會決定撤換洪秀柱提名資格的行動,看來是該黨的選情沉重,已經構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且超過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可以忍受的臨界點了。

面對國民黨的「換柱」風雲,其他兩位總統參選人分別表示了看法,蔡英文認為:這是國民黨的家務事,人民不會在意其是否換人參選,而她要做的是提出最好的「政策」及團隊,爭取最大支持。宋楚瑜則批評,國民黨每天在換湯不換藥,不提「政策」,只會換柱,像是高雄氣爆、台北泥巴水、台南登革熱,中央政府都漠不關心,這種中央政府沒有也罷。這些言談中,難得有個交集,就是政策,但這卻正是各黨自選情加溫以來最缺乏的競選元素。

為什麼台灣已經是第六次選舉總統,政策的討論卻如此貧乏呢?箇中原因恐怕不能只歸諸媒體、選民,更包括參選人自己。例如國民黨提名人就是因為政策內容受到了質疑,因此要不要進行撤換才會被黨內提出來討論,可見大家是在意政策的。既然大家都認為政策重要,參選人也自認提了不少政策,何以政策顯然沒有形成為大選的議題主流?這問題應該要有所檢討。

神掌說要為台灣找出路、朱朱說民進黨全面執政中華民國會滅亡、英派說人民在意的是明年換黨派執政;其實人民在意的是政策,都選舉倒數100天了,連個屁都沒有,是要人民矇眼憑感覺投嗎?(記者鄭鴻達攝)

首先免不了要先做消極的檢討,這一次的總統參選人們,都花了相當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努力「拔樁」,顧名思義就是奪取以組織見長的國民黨基層樁腳,其外顯的形象即反映在密密麻麻的選舉行程之上,若有政策真要提出,無非也是多安排在造勢場合順便施放,不但細部說明不足,同時很容易被自己滿檔的活動所掩蓋,於是政策露出的效果不佳,尤其各說各話,並無對焦,何來對話?一個少了同步論辯、接受挑戰的議題,多數會成為空包彈,這是這回選舉至今很大的缺憾所在。

在這種情況下,在未來三個月,積極性的改正是什麼?第一,八年來大家已經受夠了政客追求「萬人迷」模式,只會亂開支票的欺騙,「六三三」政見正是其一,以台灣選民的聰明度會再被騙下去嗎?因此大家更在意政策的可行與有效,以軍公教年金改革為例,三黨參選人都泛稱要改,但沒人敢具體指出如何改,深怕因此「犯錯」失了選票,那麼社會是不是應主動促成一個政策平台,而不是即興鬥嘴的辯論,讓未來的候選人有義務把她與他的診治藥方講清楚?

第二,這任的總統很重要的任務是解災,因為國政已經被荒廢太久,因此治理能力與主要的治國藍圖不僅必須攤出來給選民審視,更應充分的、而且有系統的逐一進行比較;以社會住宅為例,有人提興建五萬戶,有黨加碼二十萬戶,有黨問錢從哪裡來,有黨批評「只租不賣」不符國人習慣會變成蚊子館,類似還有長期照護政策等等大多停留在少數菁英關起門來所做的決定,在在提醒選民希望了解這些政見是經過什麼程序產生的?各參選人既然主張不同,更應該進行不只一次、愈多愈好的交互詰問,過往接近選期時的一次傳統電視辯論已不足夠,這個社會也需要促成一個新的機制來讓國政方向愈辯愈明,而各競選團隊也要有建立主動提問與接受質問的準備,以爭取選民投所當投。

就如蔡主席說的,人民不在意人,政策及團隊比較要緊;也如宋主席的一針見血:不要換湯不換藥,只會換柱。那麼,自今而後,大家是否一起來理性檢驗所有總統參選人的政經社會政策,讓這個國家既能換湯又能換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