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全球最高風險城市」談起

◎ 陳永芳

九二一大地震十六週年,台灣媒體少見反思與檢討,讓人想起不過就在九月三日,英國保險組織勞合社(Lloyd’s)和劍橋大學共同發表的二○一五至二○二五年「城市風險度指數」調查報告。該研究是從全球五千多個超過廿五萬人的城市中,選出三百個城市進行分析,台北市被列為今後十年「全球風險度最高的城市」,所面臨之高風險類別依次為風災、地震、市場崩潰以及國家戰爭;可能的經濟損失超過五.四兆新台幣。

為避免災害,聯合國「仙台減災綱領」序言中明確指出,減少災害風險是防止未來損失的高成本效益投資,且有效的災害風險管理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為只要發生大型災害,其所造成的並非只有人員傷亡,對於經濟的衝擊,也常需花費好幾年的時間才得以重振。為了減少災害對城市的影響,除了加強災害的預防、因應等項目,更要針對復原這個項目進行準備,才能提高抗災能力。

針對台灣的災害管理,建議政府應以全災害的模式來思考,以因應現代社會各種複合式風險的不確定性;災害管理體系也必須跨部門,實踐災害管理之減災、整備,災中因應救護,以及災後復原與重建等階段的任務。

另外,企業也需要將災害風險整合到實務管理之中。除了基本的風險管理、企業持續管理計畫、組織內部經常性訓練外,組織必須有可行的緊急應變計畫,如果事件發生,才得以有效配合警消救護等行動。

英國有一個統計,一個中小企業如果沒有災害管理計畫,只要發生大型天災人禍,百分之八十鐵定倒閉。企業如果都能夠謹守安全的規則,政府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訂定安全標準,然後嚴格把關,才得以更進一步將風險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最後,個人和社區必須對於減災任務負責,包括培養個人和社區預防及因應災害的能力。台灣除了每年九二一的全國演習之外,平常就要了解居家工作環境的可能風險,熟悉各種災害因應方式,並準備好緊急避難包,災害發生時才可避免慌張失措。

(作者為英國考文垂大學災害管理研究中心災害管理暨應急管理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