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總統參選人應有的自清行動

每當選舉,政治人物欲動員選票入匭,總要對選民提出一些訴求,來吸引目光、召喚聆聽、甚至刺激腎上腺素,以升高大家走進投票所的動機與意願。於是,動員族群、製造對立、區分敵我,就成了膝蓋式反應,屢屢成為選戰老套,近來,選前民調的不表態率愈來愈高,與從政者的不長進,應該有相當關聯。

九月搞完「抗戰」橋段,眼見十月即將到來,「中華民國」的戲碼果然馬上登場。在先進民主國家,很少出現競爭的政黨相互以國家的名稱做為攻防議題;即使是在蘇格蘭,不同主張的政黨各自會以「蘇格蘭」或「大不列顛」分別向不同的支持者催票,但也不至於如同台灣的若干人,把國名當作孫悟空的金箍棒。

到中國去時,金箍棒塞在耳朵裡,「中華民國」不見了;在台灣,就把金箍棒掏出來變大,用「中華民國」打人;至於中國人到台灣,金箍棒要沒收,甚至當場搶走折成兩半。「中華民國」說穿了不就只是這等用途?這是眾多國民黨徒以身體力行告訴全體國人的。因此,無聊透頂。

既然無聊,「中華民國」當然不是動員選票的好議題,那麼什麼才是稍具建設性的訴求?參選總統大位不外兩個理由,一是我能增加什麼?二是我能減少什麼?前者是積極的,後者是消極的,但也是最起碼的底線,如果連底線都失守,那麼社會基本盤肯定動搖。

有關「我能減少什麼」這個提問,適用於目前業已表態的所有政黨提名人,那就是我個人的操守不受懷疑,我所屬的黨清廉不留瑕疵,同時也保證將經由法律程序對既有現況進行大掃除。這現況包括執政八年的卸任元首及其周邊系統,以及自二○○○年就宣示要處理、卻愈處理愈多的政黨財產。

政權輪替的設計,本來就出於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原理,停滯八年不流的掌權者,累積六十多年不動的黨庫,是否以及會如何進行清理?也是每位準新總統向選民承諾的自清行動,因為,是否清查的本身,即是價值的確立,代表四年或八年後,我的手腳是否乾淨,也願意接受同樣的檢查;而如何處理的方法,則是專業與能力的展示,代表腐敗可以在此根除,既不會繼續世襲下去,他黨也無法再行複製。

二○○八年,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當時的執政黨精銳盡出,不像這次的執政黨自稱「拋磚引玉」,但是總統大選卻輸掉二二一萬票,立委席次也狂跌到只剩二十七席,遠超過當年執政黨的預期,主要原因就出在民心思變,思變的主因恐怕要歸因一人,可見台灣選民對國家元首的最低要求在此。一人的受疑,後坐力即如此慘烈,若一人與一黨都有待澄清,可以想像民怨的爆發力必然地動山搖。

因此,真能觸探到民意脈搏的人,就知道要借力使力,在適當時機,就前述這些嚴肅議題誠懇表態、宣示決心,那麼追求高得票以及國會多數席次,才會有支撐的基礎,與催促的動力;否則以當前的選票結構,既然勝負變化不大,競爭並不激烈,造成選情冷清,極可能就會影響投票率與得票數,這對任何一個參選者來說,不論是當選的正當性,或逆轉勝的可能性,都不會是期待的結果。

最近,有總統參選人公布歷任幾位參選總統者,經由投入選舉獲得個人選舉補助款的統計,呼籲檢討制度,以剷除「政治肥貓」,出發點其實是類似的;不過,以所有這些被點名靠選舉賺錢的,「獲利」皆在五億元以下的比例,對照國家元首與政黨應該被透明監督的面向,實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擺在眼前更大的問題,急迫性與優位性尤其顯著,至今,卻未見總統參選人競相表態,這背後的顧忌因何而起?恐怕是更值得探究的所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