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中國結,綑身索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後的「中華民國」是流亡在台灣,依恃其終戰後代表盟軍接收、進占的台灣而存在的殘餘,虛構中國,一直以他者性宰制它曾視為反攻基地的台灣,面對民主化,它不能適應。

一九七一年,台灣的「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續了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蔣介石寧可失去一般會員國地位,也不願以台灣、以一般國家的會員國地位留在聯合國。台灣今天的國家問題、國際生存條件,因蔣「漢賊不兩立」的誑然大義與黨國私心而起。

飄揚的國旗,飄零的國家?(維基共享)

台灣,不像統一前的兩德。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都曾同時在聯合國有席位;大韓民國(南韓)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也一樣同時在聯合國享有席位,兩國形式都無損它們的民族論。蔣介石在關鍵時期的臨門失腳,使他挾持的「中華民國」跛腳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是在加入聯合國、承續了常任理事國地位以後的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之所以處處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肘,甚至處處屈身以對,還從反共而親共附共降共,就是蔣介石留給他黨人的爛攤子,也殃及台灣。

如果,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當然了,它留在聯合國仍必須修正國家條件、符合一般正常國家原則,去中國憲法),今天,面對崛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許也會有國家關係,甚至互派使節。也許,國共內戰殘餘問題早已解決,兩國之間也不必再陳兵設陣、虛耗大量國防預算。獨裁者一念之差,徒然留下歷史難題!這樣的人還被以偉大領袖供奉在許多路口、校園。黨國遺害有多嚴重就多嚴重!

當年,金門馬祖的八二三砲戰,毛澤東以這些福建省島嶼連結了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以停火因應。「中華民國」的中國憲法留下連結中國的意理,這都是中國牢結。既是牢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以此設下綑身索,必欲取「中華民國」而後已。連某不顧勸阻,表態附共傾中的政治奴才作為,凸顯中華民國黨國之病。台灣的政治改革、自我重建,必須克服這些牢結的障礙。中國國民黨挾持的「中華民國」要依賴這些羅網,但台灣不能,台灣要有台灣新的國家視野。(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