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統計」台灣的笨新聞

◎ 畢恆達

台灣媒體的新聞報導,沒有國際觀、缺少深入分析與長期追蹤,已不是新聞。挪用行車記錄器與臉書貼文的內容充當新聞,屢見不鮮。車輛擦撞、排隊購物、鮮肉外遇都是新聞。前日某報的頭版頭條新聞就是:阿妹在二姊的演唱會上摔跤。這是表示臺灣處在歌舞昇平的年代嗎?

圖為行車記錄器。(資料照,記者李立法攝)

同一天,另一報則用了半版的版面報導哪個星座的機車騎士最愛闖紅燈。臺北監理所,不探究闖紅燈的社會與心理因素,竟然根據一萬多件交通違規案,進行星座分析。其預設並強化了駕駛的星座與交通違規之間的連結,而受訪的星座專家當然也真的提出似是而非的解釋(反正不管統計結果為何,他們都會有一套說詞)。這種分析報導根本迴避了真正解決交通問題的策略。

類似欠缺邏輯而出現統計謬誤的新聞經常可見。例如記者報導有九成毒品上癮者都曾經吸食大麻,來證明大麻的可怕。這個統計其實無法說明使用毒品與大麻之間的連結,因為沒有引用數據說明有多少比例的大麻使用者後來染上毒癮。又如報導有八成的受訪者表示曾經聽過軍中有性侵事件,並無法證明軍中性侵究竟嚴不嚴重。「聽過」與事實嚴重與否,沒有必然的連結。一個遭到公開披露的性侵害事件,可以讓八九成的人得知;反過來如果大多數案件都遭長官壓下,事態嚴重,但是知情的人不多。

同樣,統一發票開獎後,新聞經常強調某消費者在超商買十元報紙就中了頭獎。其實,每張發票的中獎機率相同,與消費金額多寡無關。就像開出頭獎的彩券行,其下一期所販售的彩券中獎的機率並不會因此而增減。

我們往往輕易相信統計數字會比故事來得可靠,忽略了統計也是人為的建構,數字也需要詮釋。就像一場棒球賽事中四壞球的統計數字,小時候以為是因為投手控球不佳,後來才知它更反映了打擊手選球的能力。

統計數字也經常成為論述的工具。就有政客為了背書六輕,竟然提出六輕設置十年來,雲林人平均壽命增加了兩百多天這種數據來證明。他刻意沒有說的是,同樣的十年,全臺灣人的平均壽命其實增加了約一千天。面對媒體中的統計數字,不可不慎。(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