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治水 不要惡整溪流河道

◎ 鄭先祐

蘇迪勒颱風來勢洶洶,八八風災是否重演?但願不會。沒有颱風,擔心缺水,有颱風,又擔心水太多,帶來災難。面對氣候變遷、惡劣氣候的挑戰,號稱要整合治水的水利工程,是否準備好了?

從一九八五年我從美國回國任教至今滿三十年來,因應生態研究和各種環保議題的實地考察,踏遍台灣多個主要河川溪流。目睹水利機構運用大量經費,治洪排水工程,惡整溪流河道,加速排水速度,但卻因此增加沖刷力道。大雨來時,洪患加劇;平常水源大量流失,欠缺地下水的補注,沿海地層嚴重下陷。經費花愈多,雨來水患,平時缺水,愈加嚴峻。雖然近年來號稱要「整合」治水,但充其量也只是「釘合」治水,水利工程專業,也只是會做排水工程。

蘇迪勒颱風來勢洶洶,八八風災是否重演?(圖文記者張忠義)

最近,在屏東當地水源專家帶領下,到來義溪、東港溪上游,現地了解八八風災後人為工程如何整治溪流?水利工程仍然是以人為的垂直切割的方式,強化「排水」為原則,嚴重破壞自然原本的河道結構。以人為力量,垂直切割,加深排水道,提高鄰旁洪水平原的高度。

自然河道洪水平原原本是溼地,地下水補注的源頭,被抬高後,平常失去補注地下水的功能,且增加人為開發利用的機會。大水來時,又成為被沖垮的砂石,沿路往下,四處奔流,堵塞排水,衝垮堤岸。

水循環從海洋或陸地蒸發水氣開始,形成雲霧,飄散到山區降雨。從山上下來的水,被學界稱為「hungry water」(飢餓的水),長途空中旅行,沒有東西吃,因此從山上下來,非常想吞食砂石。自然河道,彎來彎去,形成洪水平原,沿路招待,讓河水緩和。自然治水之道,是要回歸自然水平漸層,水面擴寬,讓溪流水有更寬廣的水面,擴大洪水平原補注地下水的面積,減緩臨海地區的地層下陷壓力。溪水流速因此減緩,沖刷力道減輕。大水來時,因為有更寬廣的水面,水深高度下降,水平漸層舒緩其衝力,顯著減輕水患。

(作者為國立臺南大學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