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邵之雋/二戰與台灣

邵之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

二戰,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值得深究的矛盾。

在終戰前,台灣是大日本帝國的殖民地,雖然沒有自主權,但客觀上,仍是日本國的國民。終戰後的台灣人,則連同土地一起改由中華民國管轄。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人其實是被征服者,當然這不代表台灣人不能喜歡新的統治者。但在被征服的客觀事實下,台灣人是「敗方」,多少存在著敗方的憂鬱。

反觀中華民國,是個在二戰中承受著極重生命與財產損失,才勉強從大日本帝國手中獲得最終勝利的同盟國。可惜的是,它還來不及感受到勝利的喜悅,就失去了中國大陸,帶著幾百萬的軍民,來到了台灣。這些軍民,所謂二戰的「勝方」,面對慘勝後的大敗,心中更充滿著被趕出家門的惆悵。

這兩種截然不同立場的靈魂,在現實的引領下,共同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諷刺的是,這群人有共通的點:大家都是被侵略者,大家都輸過。二戰帶給台灣的苦味是雙重的。

然而,戰後台灣的教育,是想說服台灣島內的所有人,台灣是「勝者」;這種說法,不是不可以被接受,只是有種怪怪的「異樣感」。而這種感覺在中國的崛起、台灣民智的上升與言論自由的開放下,越來越強烈。究其根本,其實是二戰後的台灣,是被強迫當的敗者,與裝成勝者的敗者,共同組成的國家。

但是,戰後的台灣,並不甘於當一個悲情的敗者,體內仍流著追求自由與被尊重的血液,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完成了民主化的奇蹟,成為讓國民都能擁有人性尊嚴的自由之國。相較於某些號稱勝利者的國家,連給予自己國民自由和尊重都做不到,起於敗者的台灣,慢慢躋身真正的勝者之林。

雖然我們覺得我們的民主百病叢生。但是從外國人的眼中來看,其實台灣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歐洲與美國的民主,也是經歷長期動盪,才慢慢沉澱成熟下來,相形之下,台灣的民主並非不佳,而是顯得稚嫩。而台灣人民對民主亂象的憂慮與反省,更是台灣民主緩步向前發展的動力。

外國人真正對台灣民主感到懷疑的地方,並不在內憂,而是在外患。也就是:台灣能否保護自己?

南韓跟南越就是兩個最鮮明的例子,即使有了美國保護,當地的軍事力量與作戰意識仍是關鍵性因素。同樣的,不管將來台灣是統是獨,與中國大陸博弈的真正籌碼,既不是國際輿論,也不是經濟實力,而是硬邦邦的防禦武力。

可惜的是,在二戰後複雜的歷史脈絡與居民矛盾立場下,不少台灣人對軍隊存在不信任與反感。層出不窮的軍紀事件與中共無孔不入的滲透,更加深人民對軍方的疑慮。到目前抗戰該不該紀念,都變成爭議焦點。模糊的角色定位,一點一滴消磨著國軍的作戰意識。

讓我們重回一開始所說的歷史,台灣島上的所有人民,不論先來後到,都有一個共通點︱「被侵略的受害者」。不論藍綠,總有一點是共通的:我們不想再被征服了,我們不想再被外力統治。

試想,當初大日本帝國成功建立大東亞共榮圈,難道台灣人做日本兵就是值得的?而中國想要擴張,教訓日本,台灣人就會感到高興嗎?台灣戰鬥的理由,是保障自己的民主、自由、對抗侵略者以及尊嚴而戰。從這個角度出發,抗戰並不是不值得紀念,但是強調打敗了誰是錯誤的;強調從侵略者中保護自己這件事,才是正確的。事實上,抗戰勝利,不僅是被侵略者的勝利,也是侵略者的救贖。看看歷史,第三德意志帝國戰敗,取而代之的是,那個繁榮、和平,而且自由和尊嚴得到保障的德國。所謂的敗者,從敗中求勝,贏得自由與尊嚴,那才是真正的勝利。

國軍在意識形態上,能想清楚這一點,清楚自己是捍衛民主、自由、尊嚴,以及這片土地人民的神盾,軍民間的信任,自然就有強化的基礎,被消磨的士氣也才能慢慢匡正起來。因為一個保護自由的軍隊,正是最適合台灣個性的理想軍隊。

同樣的,從思想上修正我們對軍隊的觀念,讓台灣擁有我們信賴的軍隊。這點應該不分藍綠、不分軍民。台灣不能再當敗者,我們要保住已經擁有的一切,以及我們的未來,從現在起,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