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國民黨會不會分崩為「北部黨」?

國民黨總統提名作業已經完成初選程序,通過防磚民調的洪秀柱再經六月十七日國民黨中常會以及七月十九日全代會確認,即為國民黨的正式總統提名人,將代表該黨角逐二○一六大選。以中常會與全代會的成員結構觀察,國民黨光內有雜音是不夠的,除非有意外的「奇蹟」出現,否則現在業可預見的宿命恐怕已難以擺脫。

自一九九六年有總統直選以來,這是國民黨第一次以初選方式產生總統提名人,過去的李登輝、連戰、馬英九皆為徵召,不滿者即主動或被動去黨參選,如林洋港、郝柏村、陳履安、宋楚瑜,因此國民黨內從來沒有初選的傳統;這次朱立倫「啼聲初試」,稱要建立制度,於是首度推出登記領表、一萬五千份黨員連署、三十%民調門檻的所謂初選制。經過這幾個月來實驗的結果,不僅由洪秀柱勝出,而且三家平均民調皆超過四成以上。不管這個結果是否符合朱主席的期待,明年一月主持黨務的他必須為國民黨成敗負責,應殆無疑義。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資料照,記者何玉華攝)

國民黨有人事後解釋這是初選民調,不是大選民調,儘管民調公司是由候選人所挑選的,擺在眼前的事實不能說不存在。依據這個現實,比較值得各方關注的是未來台灣政局究竟將會如何發展?這點恐怕要由參選組合、競選的過程、選舉結果對選後的影響幾方面來看。

首先是年底正式向中選會登記的候選人究竟有幾組,一是就民進黨蔡英文與國民黨洪秀柱兩人競爭,二是蔡英文、洪秀柱之外還有第三組;不同的組合勢將影響競選過程,這過程的議題品質可能牽動台灣利益的移動。若是國民兩黨競爭的局面,在國家走向上是「維持現狀」與「一中同表」的競賽,這兩個主張在政治光譜上分據中間與深藍,加上中國必然動作頻頻、場邊參賽,如果綠的聲音為「權宜」對岸而極小化,台灣將因缺少多元砝碼失去平衡。倘若蔡洪之外出現有意義的第三組候選人,所謂的「有意義」必須是實力與路線足以在光譜上搶占淺藍至自稱不藍不綠者,則深藍會退位至原本的安全範圍,其他候選人比較不至於競相為了「當選再說」而輕易拋棄原則,必須回到治理能力與政策辯論的本務上角力。

以上不同的可能,對選後政局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國民黨若是洪秀柱一路參選到底,國民黨的立委選情在桃園以南縣市會受到較大的衝擊,國民黨只剩三十席之說不是毫無根據,若中南部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沒有「自救」行動,則提供了他黨在有關選區重新積極部署的機會;同樣的,洪秀柱的色彩被認為有助於凝聚國民黨北部基本盤,他黨在北部的攻堅會增高難度。然基於立委席次消長的集體問題,也會對「有意義」的第三組總統參選人是否出現,產生連動。

若以目前民調領先的蔡英文為參考值,明年一月大選不外幾種可能:一,蔡英文當選,民進黨為國會多數黨;二,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依舊是國會少數黨;三,蔡英文當選,民進黨在立法院雖未過半但有機會結合小黨成為穩定多數;四,蔡英文落選,民進黨在國會繼續少數。這四者中第四項是「維持現狀」,其他三者是各種不同執政局面的「改變現狀」,究竟何者會出現,自是以上種種路徑引導下,以及各方力量總和後的結果,就看誰的出力方向最能取得選民認同,例如蔡英文會不會犯下前述的「權宜」錯誤。

分析至此,必然要提出預測,否則即是空言、廢話。洪秀柱的「一中同表」主張顯然已經脫離了土地,也推翻了國民黨「一中各表」的當前政策,國民黨如果傾頹難挽,讓競選過程繼續內耗國力,無助於台灣前進,則明年不僅政黨輪替,同時有極高的機率會從一黨獨大的既有格局,分崩為區域型的北部黨;這個後果從好處看,或可提供台灣六十六年來全面完成「轉型正義」的最佳契機。當然,前提是新的主政者若有堅強的改革意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