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明政
柏南克來去匆匆,他說:美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教育是階級流動的關鍵門票。張忠謀問他:貧富差距如何解套?皮凱提也來去匆匆,也大談貧富差距的問題。就此,賴英照特別搬出憲法的教育獎助規定以為回應。
由這些言談,看見眾人的憂慮,也看見問題的來源,也提出了解套的建議,諸如賴院長的看法。然而,學費的根本問題,顯然沒有被提到。
國人動輒訴諸美國的高學費時,當聽見歐巴馬所提「兩年社區大學免學費」的新政策,也當看見,學費議題在此次英國大選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當德國在二○一三年,將大學學費再度歸零,國人有何省思?當台灣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內國法化之後,曾否注意到該公約第十三條「高等教育…特別應逐漸採行免費教育制度」的教育人權?如果台灣還是一個人權國家,我們有何條件侈言高學費、漲學費?高學費乃是鞏固階級利益,阻斷階層流動,甚至擴大貧富差距的主要殺手。
尤有甚者,當眾多優秀國民只因為經濟能力而被拒於大學之外,大學也因此「有教有類」,如此,將使國家出現人才不足的困境,以致逐漸失去競爭力。相較之下,德國的競爭力,很大的原因正來自其有教無類的學費政策,甚且聯邦立法的學生生活津貼制度。
低學費或免學費,並非全然不繳學費,而是後繳學費,亦即:就業之後,再依其資力經由稅負繳納,轉化為政府責任。由工作世代承擔未來世代的教養責任,乃是傳統智慧的發揚。珍惜每一位年輕人,更是「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現代實踐。
然而,在一片減稅聲中,要經由國家預算推動低學費或免學費,恐難以期待。這也說明稅改的重要。因此,除了寄望國家,更要寄望社會,尤其各大企業能普遍認領中低收入學生之學費、廣設獎助學金或經由產學合作支持各大學。
結論是:漲學費不是大學經費的解方,甚且是擴大貧富差距的毒藥。
(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