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學習共同體」 白忙一場?

◎ 呂禮詩

二○一二年《學習的革命》一書問世,教育現場出現了難以置信的化學變化:作者佐藤學教授所推動的「學習共同體」,強調學生之間、學生及老師,與老師彼此間「互相聆聽的關係」,透過聆聽形成對話式溝通,創造「協同學習」的環境,讓孩子不再失去學習的欲望,不再從學習中逃走,更直接的表現在整體學力的提升。

日前教育部舉辦了二梯次、七場次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五年精進計畫」公聽會,會中提出了未來將採計七大學習領域成績的作法。如此一來,將使學力參差不齊的「協同學習」不再,回頭走自私自利、分分計較的個人學習老路,使願意改變教學方式老師的努力,付諸流水!

有鑑於去年教育會考英語和數學兩科「雙峰式分布」明顯,而得分落在最低一級「待加強」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一,高達九萬人;另根據OECD前年所公布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成績,我國數學素養高低端學生程度落差世界最嚴重,相差將近七個年級。

由以上二個評量結果看來,如何將低學習力的學生帶起來,是教育部的當務之急。雖然在精進計畫中,也有因應上述困境之「落實補救教學」及「均衡城鄉發展」等因應方案,但最重要的低學力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問題,卻沒有答案。

學習共同體所以能得到各國老師的肯定,在於學習中共有課題與伸展跳躍課題所建立的「互惠關係」,使高學力的同學能在解答的修正理解中得到學習成就,低學力的同學能在伸展跳躍的挑戰中獲得學習動機;以筆者在教育現場的觀察,同儕間的協同學習遠比標籤化的補救教學還要有效。

近年無論是產業轉型、分配正義或令人髮指的社會事件紛沓而來,或許都有不同的肇因,但總能從枝節的歸因中,感受學習問題所導致的社會邊緣化。既然由一本書可以產生扭轉教育現場的力量,代表著期望改革的動力已到達沸騰的臨界點;這時叫停,白忙一場的不只是學生和老師,而是國家的競爭力!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偏鄉國中兼任老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