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品牌策略迎戰紅色供應鏈

◎ 陳春山

中國1990~2000年間,展現全球工廠商機,台灣全球超強的代工製造業掌握商機,促成科技業成長。但2000~2013年間,中國由世界工廠轉為世界市場,台灣沒有全球品牌能力,中國市場由歐美韓全球品牌及本土品牌瓜分,而代工市場由中國本土製造業逐漸取代。中國國務院近來更進一步公布「中國製造2025」規劃,將製造業全面轉型升級,其中IT產業首重半導體,從IC設計、晶圓代工到封裝測試,將高度國產化,也要掌握半導體生產設備的製造能力。可能受衝擊的台廠包括:台積電、聯電、聯發科、日月光、矽品、 漢微科、友訊、廣達等,直接間接占台灣證券交易所市值四成以上,此「中國製造2025」計畫直接威脅台灣經濟命脈。

  示意圖。(路透資料照)

基於智慧城市物聯網發展前景,台灣半導體產業仍有強大利基,不可鬆懈,業界與政府應積極擬定「台灣2025半導體戰略」,就研發、智慧城市物聯網市場開拓、人才培育、引進、留任等積極規畫執行。

然而,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仍是要進行產業轉型,朝具有本夢比的全球品牌產業邁進。未來全球新興市場崛起、品牌科技發展已展現無比商機,但如果我們沒有能力,這些商機轉眼即逝,新興市場在地企業家將會吃掉這些商機。台灣唯一的機會就是全球品牌業或最尖端的代工製造業,要以瑞士產業架構典範,內化國際化,才有能力抓住機會。

台灣是有創造「全球品牌」、「精品」的優勢,台灣1990年開始發展全球品牌產業,其中電子科技業,包括宏碁、華碩等,傳統產業如巨大(Gaint)自行車,生活產業包括鼎泰豐、茶太(Chatime)、王品等。

台灣想打造全球品牌」產業要先催生國家品牌。全球品牌與精品與其他產業商業模式不同,精品通常有文化意涵,如果有人使用Apple,就等於買了一個加州夢,即使iPhone是中國製造的。如果拿LV、Hermès或是Chanel 包,就讓人想到法國,所以品牌必須和國家形成共存。「台灣的國家品牌到底是甚麼?」「台灣人的夢是甚麼?給別人的想像是甚麼?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那就不可能有夢。」「台灣要如何善用自己的優勢,創造國家品牌形象?」

台灣未來全球品牌產業的特徵要與台灣產業結合,如電子、餐飲。中國、東南亞、美西華人聚集地方,為首先開拓的全球品牌市場。全球品牌企業為擴增企業版圖、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要進行集團多品牌策略,如Swatch集團有最高級的寶鉑錶,亦有高級錶如浪琴錶,同時亦有中級的天梭錶,及基本款Swatch。雀巢(Nestle)有8500種以上品牌,係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在全球對當地第一或第二的公司,進行大規模併購。

瑞士品牌不靠價格競爭優勢,而是靠吸引消費者的強烈品牌特色及多品牌策略,而多品牌策略來自併購,台灣產業應學習併購以建立全球品牌中心。

(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