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沒有反對黨的國會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是不是該付委的問題,最近在立法院院會又上演闖關、杯葛、棄守、反制的戲碼,所謂真理愈辯愈明,各政黨的謀算也愈來愈清楚,從這個過程中,比較令外界意外的是:民進黨似乎對於做為國會少數黨的困境並不以為意,也不認為席次增加對法案的審議、預算的把關有何助益,如果這個演繹是正確的,那麼選民明年國會改選時不妨把手中珍貴的一票投給第三黨。

台灣需要兩岸「真」監督條例,這是著毋庸議之事。這不僅是去年太陽花學運的訴求之一,也是國際涉外談判必須建構的透明化程序,社會具有高度共識。但是為什麼相關草案在這個時間點應否交付審查反而會引發歧見與爭議?關鍵的理由是國民黨目前在立法院擁有六十四席過半席位,即使各黨版本一同審查,依據政治現實,極可能是以行政院不監督版為主體進行折衷修改的發展;即使少數黨草案可以充分討論,但是最終依舊得面對舉手舉輸人的實力問題。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本案重啟戰火,起於四月十五日蔡英文發表參選聲明要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建立制度開始,至今即將屆滿一個月,這段期間歷經多次院會,無數攻防,沉澱到現在,最新的事況已經浮現。國、民兩黨達成共識,排除張慶忠,由兩黨輪流主持審查會,將各家版本盡快付委,只有三席的小黨台聯則是先祭出拖延戰術,提了三四九個變更議程案,後再提散會動議,全程孤軍擋下了審查進程。

台聯的卡關行動一以貫之,顯然已經引起民進黨不滿,已有該黨立委以大家不是都說監督條例重要嗎?為何還要耗費資源杯葛?公開提出質疑。事態發展屆此,過去我們不解國、民兩黨究竟在玩什麼把戲,現在應該再透徹明白不過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認,民進黨恐怕認為現有立委四十席已經足夠,他們不覺得明年二月的新國會席次會增加、或有必要增加,因此現在審與幾個月後再審沒有差別。

假如民進黨的邏輯真是這樣,那麼我們把時鐘撥回到去年的三月,回想一下民進黨這些人當時在國會負責把關兩岸監督條例立法的表現如何?如果確如今天他們的自信滿滿,那麼還需要年輕人氣到衝進議場辛苦地埋鍋造飯近月嗎?如果當初人數少是藉口,現在人數少怎就不成理由?

或者乾脆把舊年曆拿出來重翻,二○○五年民進黨當時中央執政,該黨八十九席(未過半)立委在國會參與修憲,最後為什麼會通過高門檻,等同憲法今後不得再改的增修條文?甚至還通過席次減半下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導致票票不等值,未選先輸金馬與原住民近十席?說句不中聽的,古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因為求生是本能,那麼政黨若自殺,這種黨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檢閱這些過去,民進黨的目光與能耐,不勞外界費神,一一都記錄在他們自己所寫下的史冊上。雖然較合理的解釋是民進黨自認應該在執政前把監督條例的問題處理掉,若真監督太到位,可能會限縮自己將來的行政裁量權,因此有此舉動;不過,我們不願這樣陰謀論,寧可從陽謀的角度認知民進黨自認現在四十席不嫌少,並沒差,既然如此,選民何不將此列為重要參考,四年才投一次的機會,應該保留給更能為自己代言的優秀代議士。

權力者都是不可信的,這是政治學基本原則,否則就不需要監督與制衡的設計,台灣兩大政黨都執政過,早已驗證這原理的確不假。這個結論,歡迎國、民兩黨採取實際行動加以推翻,如果真有這麼一天,台灣人民就有福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