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期待以台灣為主體的政黨競爭

一九八六年成立的民主進步黨,是一九四九「中華民國」體制以來的第一個實際參政的台灣政黨。近三十年來,在台灣的政黨競爭過程中,始終維持著台灣黨挑戰中國黨的格局,台灣在什麼時候能夠開啟台灣黨與台灣黨的競賽,這將是台灣政治「去殖化」很重要的里程碑。

 示意圖。(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台灣在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曾經出過台灣民眾黨,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這個本土政黨在政治行動上主要是爭取台灣人的民主,例如要求議員民選;至於民進黨的出現是類近的脈絡,當年由黨外運動的各方力量匯聚而成,對抗的是實施三十八年戒嚴統治的中國國民黨,因此訴求同樣是民主,對象亦是名副其實的外來政權。

照理,一九九六年台灣實現總統直接民選,真正由台灣住民選出國家元首後,給予中國國民黨在地重生的機會,使其有機會從台灣主體為中心,去整理政黨信仰與政綱路線,逐步蛻變為台灣國民黨,但是沒想到二○○○、二○○四年兩度失去中央執政權的考驗,這種可能性不但化為烏有,而且發生大逆轉,這些年國民黨真正實踐了台商董大嬸所謂「二三○○萬人不用理他們」的告白。

台灣黨與中國黨在台灣競爭政治權力有何不妥?第一,台灣從早期的省籍隔閡,轉為統獨之爭,再轉為藍綠惡鬥,很清楚這是一個內耗之局,內耗的國家不可能站立;第二,台灣的生命共同體觀無法建立,提供了外力介入很好的缺口,於是中國、美國都可以對台灣指手畫腳,公民自決權非但與殖民時代實在進步不了多少,而且造成惡性循環;第三,由於被「假議題」轉移了焦點,參與政治工作者無法理性扎實地進行國家治理能力的良性賽跑,嚴重傷害台灣的競爭力,這些年台灣的生存環境愈來愈差,進行資源分配的政客要負最大責任。

民主上軌道的國家,國家定位是天然的成分,根本不構成阻絕視線的迷霧,因此政黨競爭再激烈,左中右的路線辯論會自然形成調節,左過度,右派政黨會上來,右過頭,人民會讓左派來修正;拿出解決國家難題的辦法,是從政者的要務,繡花枕頭沒兩下就會被拆穿。在全球化的時代,各國面對的問題其實大同小異,但是台灣顯然特別嚴重,問題的癥結可能就在台灣花太多力氣在不是重點的事務上爭吵,而且明知故犯。

例如最近馬英九質問:如果他這七年做的不對,反對黨主席為什麼要維持現狀?就是一個最明顯的惡例,這種答嘴鼓當然無法讓台灣更好,但是為什麼現任總統要貧嘴,因為其所談的是如何討好中國的假議題,因此諒蔡英文不敢回嘴;若是如何厚植台灣發展的真議題,治理失敗的人有提問的勇氣嗎?準備挑戰的人會使用這麼消極保守的言語嗎?

因此,如果有一天,台灣的政壇能夠如同其他正常的國家一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政黨競爭,其最大的歷史意義就是台灣住民終於不再繼續被心靈殖民;最大的政治價值則是懈怠的政黨再也無法濫用各種標籤綁架選民,必須真本事示人;最大的人民勝利是這個國家有可能尋求共識一起往前走,走錯了、走慢了,可以隨時換人。

民進黨的總統提名人已經確定,國民黨的初選期程本週才要起跑,未來不論是誰出線,二○一六的大選有沒有可能因為候選人的政見,形成台灣民進黨VS.台灣國民黨的健康格局,讓選民比較純粹的來選擇一個現階段最有態度與方法來收拾殘局的總統,同時建立一個各政黨無論如何交鋒都能令社會大眾參與思辨的競選文化,相信必為絕大多數人民所期待,這比誰當選更值得排上優位受到矚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