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需要不限水政府

◎ 黃瓊雅

四到七月是新加坡的雨季,卻是台灣的旱季。台灣一到旱季就鬧水荒,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把水當作一回事。

 圖為石門水庫。(資料照,記者周敏鴻攝)

以新加坡為例,水不但是生存命脈,也屬於戰略物資。星、馬剛分家時,八成新加坡用水必須從馬來西亞買來,人均水源率全球倒數第二;現在靠著再生水技術,還可以把處理後的水賣回馬來西亞。為避免被斷水的可能以及穩定國際投資者的信心,新加坡政府開發了四大水龍頭,即蓄水池(非台灣的水庫)、進口水、再生水、海水淡化,並以攔河築堰共建有十七個蓄水池。

新加坡七十%以上的國土是集水區,禁止高度污染,並建有溝渠用來集水;收集雨水也收集家庭、工廠污水,匯入蓄水池經過處理後用來做成再生水,多半供非飲用水使用,提供了全國三十%的需水量。飲用水則大部分來自海水淡化,以公私合營的方式,每日提供超過三千萬加侖的飲用水;海水源源不絕,淡化海水朝達到五十%需水量的供給為目標。

新加坡水價一度約二十六至三十二元台幣,是台灣水價的三倍,以物價、薪資都約台灣的二.五倍,水價算貴。因海水淡化廠與再生水廠成本高,雖然蓄水池與進口水成本低,但政府採用邊際成本而不採用平均成本制定水價,低於正常價格只會帶來過度消費,於是產生了大家省著點用的節水效果。高水價所產生的盈餘,由水公司及政府收走,政府再拿這筆款項以補貼方式給予中低收入戶(每戶每年約台幣六千元),並投入開發新的水源。

日本、新加坡污水下水道建置率一○○%,打開水龍頭就可直接喝水,把一條排水溝掀蓋就可以是親水小公園。台灣六都污水下水道建置率除北、高外,其餘的還在四十%以下,水管漏水率二十%以上,一百噸水有二十噸被白白浪費。明年,期待一個願意承諾建置全島雨污水分離、普建污水下水道的不限水政府,願意把污水下水道建置與保護生態環境掛勾的人本政府。

(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