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養鴨人家抗議農委會

◎ 余如堅

去年底全台引發禽流感肆虐,政府展開防疫大撲殺行動以來,主管機關農委會相繼邀集相關學者專家人士,在台北冷氣房內訂出有關防疫新措施,結果部分規定顯與實務飼養水禽類之特性出現極其「不切實際」的問題。

 鴨。(資料照,記者鄭旭凱攝)

水禽類天生就是野外活動生物,農委會卻硬性規定所有飼養戶必須採非開放式的全場圍鳥網,或築建禽舍隔離各種帶菌鳥類入侵。殊不知該兩項新規定,對一般水禽類飼養多屬大面積的場地而言,動輒需支付數十萬至幾百萬元以上,哪來這筆錢?再說台灣多颱風,飼養戶根本無法應付圍鳥網頻頻修補的財務壓力。

另外,建造非開放式禽舍是否絕對有效防止禽流感,仍是一大疑問。比如疫情更嚴重的雞隻,皆在封閉式的雞舍裡飼養,幾乎與外面鳥類完全隔離,為什麼還是免不了禽流感的大肆侵襲?足見該新措施大有問題。

假使完全遵照農委會那些「紙上談兵」專家學者辦法去做,到頭來依然出現禽流感的話,全台各水禽場地所投下的圍鳥網或禽舍龐大費用,政府是否願負起全額賠償的責任?

依本人廿餘年養鴨經驗,撲殺是眼前唯一的非治本手段,長遠性的做法,包括從改良、精選水禽品種強化抗體基因做起,以及政府應加速研製進步的特效藥劑,以有效因應不時之需。完成此二項迫切目標,全台許多底層水禽飼養戶們才不會禽流感一來便損失慘重,叫苦連天。

(作者為底層養鴨人家,南投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