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誰在終結台灣

如果台灣的人口不是二千三百萬,而是二億三千萬,而台灣的土地不是三萬六千平方公里,而是三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即筆者在兩岸經濟交流的問題上,絕對會舉雙手贊成「大膽西進、積極開放」的。但很不幸,我們必須務實面對事實。因為事實是台灣人口只有中國之五十六分之一,土地為二百六十七分之一。

巧的是,「澎湖與台灣」之大小比,恰好與「台灣與中國」之比相同。澎湖土地為台灣之二百八十三分之一,人口在三十年代初約為台灣之四十六分之一。由於澎湖與台灣隔著一條海溝,坐船需八小時,因之改善台、澎交通,建設澎湖,一直是地方選舉熱門的話題。民國六十六年,澎湖終於有了馬公航空站,直飛台北只需半個多小時,大家都認為澎湖之發展可期,什麼魚貨中心、會議中心、觀光勝地都一一浮上檯面。但事與願違,台灣對澎湖之磁吸因直航而加速,二十幾年後澎湖人口由十二萬人減少為當今的九萬人,同一時間台灣的人口增加了一千萬人,所得差距也越拉越大,這就是所謂的「邊陲化」。

能使澎湖邊陲化的,除大、小懸殊外,人、錢、貨之自由流動,語言、文化相同也是重要因素,也就是說,一大一小之經濟體,若相距不遠,語言相同,即小經濟體之人才、資金會被磁吸流向大經濟體,交通越方便,結合越緊密,被磁吸之速度即越快,最終成為大經濟體之邊陲。當然,澎湖之邊陲化本就不是問題,因為澎湖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邊陲的澎湖對台灣還是有其貢獻的(起碼貢獻了人才,吃澎湖飯,長大到台灣)。

能發生於台、澎之間的,當然也會發生在同樣大小比的中、台之間。二○○○年民進黨政府執政,對中國之經貿一開始就採取「開放」政策,經發會「積極開放」予以定調,六年下來,兩岸經貿關係確有長足進展,超過九成的海外投資已都到中國(六年前為三十三%),出口依存度今年上半年已達四成(六年前二成半),去年國人到中國旅遊人數亦達四百一十一萬人次,但同一時間我國經濟成長率卻腰斬(依他們說法應倍增),受雇人員薪資成長不足一%,股市由一萬點之水準下跌後一直徘徊在六、七千點之間,有氣無力,「台灣逐漸被邊陲化」的象徵已至為明顯。

問題是,澎湖可以邊陲化,但台灣是主權國家,若被中國邊陲化,立刻產生生存的危機。可是真是悲哀,執政的民進黨還是執迷不悟,六月又帶頭召開「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結合了台商與統派智庫,再一次地高舉「開放」的大旗,美其名曰「全球的橋樑」(Global Bridge),主張對中國作全面性的開放,包括人、貨直航,銀行業登陸,取消投資中國四十%限制,處心積慮以台灣作為全球市場連結至中國的跳板及門戶。

換言之,民進黨往後的政策將是過去「積極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將兩岸關係帶到與台、澎一樣的自由與方便。澎湖是邊陲化了,台灣能不能如民進黨官員所思,會因對中國之全面開放而免於邊陲化?時間會很快地告訴我們,不過依過去之經驗一定是凶多吉少。本週一,經續會兩岸組北區座談會的公開場合上(地點在台北),即已有一位台商代表直稱「胡錦濤同志」。一葉而知秋,終結台灣的將不會是別人,而是泛綠自己。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