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不是擺著好看的紙老虎

結束長達十天的「佔中6.22公投」,動員逼近八十萬港人投票後,今天,在香港特區,有場號召五十萬人的大遊行準備登場。自中國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等同宣告「兩制」業已壽終正寢以來,香港住民採取了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對二○一七年特首真正直選的高度民意呼求,但是這些奮力一搏對於北京來說,會將「如鯁在喉」的香港給吐出來?或硬吞下去?國際投注高度關注,北京終將無感壓力?

最近,馬總統評論:「台灣有自己主權,有政府、有軍隊,不能拿香港的情況,來設想台灣的未來」,這話只對了前半段,但是香港的情況卻非常值得台灣與中國打交道時參考。中國對待香港的方式,包括承諾的誠信度、自由的包容度、法治的尊重度,都是眼見為憑的借鏡,這些都構成了何謂中國?中國的特色是什麼?進而可供國人判斷:馬英九急著在卸任前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的目的與對台利弊何在?

上週,中國的官方特使張志軍第一次到台灣訪問,四天期間,抗議行動從北到南如影隨形,甚至招致近身潑漆、撒冥紙示威,以致行程無法如中方所願按表操課,因而匆促返國。受過外交官訓練的張志軍在離台前說:「台灣是多元社會,但不同的聲音應考慮用什麼方式表達」。這話,放在文明國度,講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在中國的現實尺度中,「方式」關鍵嗎?「表達」有用嗎?香港經驗可以告訴台灣:中國來使講的是實話還是空話。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中國早自毛澤東時代開始就針對台灣所醞釀與設想的,由周恩來歸納為「一綱四目」,然而一九八四年卻首度適用於香港,不但是鄧小平對港的承諾,也是中英聯合聲明白紙黑字的精髓。鄧小平曾經親口告訴港人:「我們對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變,我們說這話是算數的」。其所謂的不變,是三十年前當時香港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此話言猶在耳,充滿著「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極度說服力與安定感,但今天,中國卻以白皮書正告港人及其子孫:「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不變成了萬變。

港人認為香港的變,不僅在於中國因素導致高房價、高物價、發展樣貌的惡化,更在制度面,中國權貴式政治與經濟進入香港,年輕人失去憑才實幹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貧富差距是依據親共的關係距離而擴大。這些景象,台灣這六年來陌生嗎?連香港最引以為傲的司法獨立,也成了管治香港的一部份,逼得法官戴著假髮上街無言抗議。沒有比剛結束的公投更和平的表達方式,但北京宣稱自始無效,駭客並攻擊媒體,昨天,港府對剛出爐的投票結果,表示政府會聆聽,但是政府不會提出於法不合的政改方案。也就是說,左耳聽了,右耳出,一切都要聽黨媽媽。

除了香港經驗,同時間,還有美國經驗,希拉蕊的第二本回憶錄《抉擇》,在全世界大賣,只因為書中陳述國務卿任內援救異議律師陳光誠的情節,被認定企圖「顛覆」國家政權,成了不准在中國流通的禁書,失去出版自由。更有台灣經驗,陳為廷這位台灣學生由於學運的背景,到香港的旅行自由,甫被香港海關以所謂的「政治因素」橫遭剝奪。以上這些不同聲音的表達方式,對照張志軍「不同的聲音應考慮用什麼方式表達」,意義何在?

就中國來講,香港雖然暫時卡在喉嚨難受,但既已入口,肯定要硬吞入腹。然而綜上所述,香港從兩制走向一國的死亡歷程,顯然與全世界的自由人皆密切相關,因為崛起中的中國,透過在香港的實驗,正在測試民主、人權與法治,是不是西方擺著好看的紙老虎?凡自由人能夠不作答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