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陳欽賢/社會的反應…

陳欽賢/台南地院法官

這兩三年來,我參與了兩件較矚目的案子。在判決之前,我很清楚社會大多數的意見是期待哪一種判決結果。

第一個案子,證據充足了檢察官起訴的大部分事實,所以我們判有罪。當合議庭在法庭上宣讀判決結果時,到場關心的地方人士與學生激動地發出了陣陣輕呼。我們離開法庭時,法庭的旁聽席上傳來一句「 謝謝法官」,我還記得當時我的心是激動的,因為有很多的樸實善良的人等待著這個判決的結果。

決戰在證據

接下來,那群人在法院外面拿著一個上面寫著「感謝司法主持公道」的布條,接受記者採訪,高喊口號。我相信,在他們的袋子裡面,應該放著另一個後來沒有拿出來用的布條,上面寫著「抗議司法不公」、「司法縱容財團」之類的標語。當晚的電子媒體也報導了居民和社運人士的反應,正面與感謝的反應。

這個案子,檢察官及前述人士的訴求是我們認同的,但決戰點還是在於證據。如果證據過不了門檻,我們的判決可能就會得到那個「抗議司法不公」的布條,晚上的新聞,也會是個負面報導。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的判斷會符合大部分人民的期待,並且讓我們獲得掌聲。

至於第二個案子,剛接觸時,心中的震撼難以言喻。那個被害人,年齡、身分以及天真,一如我摯愛的家人。對社會無所防備的他無端遭逢殘害,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接受或原諒這位被告。然而根據證據調查的結果,我們沒有接受檢察官量刑的請求,做出和絕大部分社會人士期待相反的判決。我們深知這個判決宣示之後,很早之前就遺忘這個被告的社會必然是一陣撻伐。

當合議庭在法庭宣讀判決的結果及簡要的量刑理由時,坦白說我很擔心被害人的家人會高聲抗議打斷我們,幸好他們沒有。我們離開法庭時,法庭充斥著躁動的嗡嗡聲。我猜,除了被告和他的家人,所有在法庭上的人都不能接受這個結果,因為這個決定不能滿足絕大部分的人對正義的需求,並讓渴望正義的社會找不到出口。

審判者宿命

過不久,就有人對著鏡頭,數落被告的殘忍和法官的懦弱。當晚及隔天的新聞,詳細報導被害人家人和社會人士的反應,負面與批評的反應。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的判斷會完完全全違反大部分人民期待,並且讓我們獲得預期中的批評和詛咒。

這就是審判者的使命,只能依照證據、法律和良心判決。可能前一個禮拜,我們被認為是社會價值的捍衛者;過了一個禮拜,我們又成為人民的公敵。

被喝采或者被噓下台都是審判者的宿命,我們可能是住在象牙塔裡的恐龍,也可能是普世價值的捍衛者,或者是羅馬教廷眼中的伽利略。所有的判斷和評論,都將是我們所處社會的文明紀錄,記載著這個時代法官面對集體意見的柔弱、勇敢、游移、固執、流俗或者堅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