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整合空大 時間到了

◎ 陳松柏

自由時報十八日批露:空大今年學生銳減1,500人,財務經費缺口4,000萬,另引發空大的存廢與轉型話題,身為空大前任校長,在此也有一些意見必須表達。

一、空大有其存在價值:國內高等教育的大學校院雖多,但國立空中大學是「唯一一所不同型態的大學」,她的存在具有多重不同的教育意義,包括:提供給早期失學者再一次進修的機會;提供在職人士繼續進修的最便利的管道;提供給離島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縮短了城鄉差距;提供給弱勢族群、身心障礙者最適當的學習模式;提供給中高齡失業進修機會,建立其二次就業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人人有書讀、處處是教室、時時可讀書」的終身學習社會。

二、空大有其競爭優勢:近年來,空大面臨多元的大學進修管道,使得空大生源逐漸減少,一般大學又在發展網路教學搶食遠距教育的市場,同時也廣設進修專校與學院,競食在職進修的市場,再者,高教為了生源又轉向社教化,推出4+X回流教育方案,實際上也衝擊搶食到空大的成人回流教育市場。

然而,空大仍有其競爭優勢,空大的學費最便宜,並可兼顧升學與就業。就如本人曾在民國97年7月28日在貴報自由廣場論壇投書,空大的學費美而廉,學費是國立大學的二分之一,私立大學的四分之一,空大提供給經濟弱勢族群最佳的升學機會,空大連結社大的非正規學習成就認證學分,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除了高教或技職以外的第三條國道。

三、空大的經費自籌比率遠高於一般大學:空大過去數年來的財務收入,一年大約在6億元,其中政府補助約2億元,政府補助比率33%,其餘67%的經費靠自籌,包括學費收入約3億元,其他自籌收入(包括財務收入、產學合作收入、推廣教育收入)約1億元,年底的決算都還有約五千萬元的節餘。目前一般國立大學平均自籌收入比率約在50%,空大的67%自籌收入比率,相對還是比較高的,期待政府未來在教育資源分配上,除了高教與技職以外,能給社教型的空中大學多關注一點。

四、教育資源日漸稀少,四所空教的資源整合正是此時:跟韓國做比較,韓國只有一所空中大學,學生人數是18萬人,而台灣除了國立空大以外,還有高雄市立空大、兩所空中技術學院,四所空教的學生總數加起來不過4萬人,不到韓國空大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

空中教育是使用視聽傳播媒介方式辦理成人進修及繼續教育,在媒體與課程製作方面,有其共通性,實在沒有必要各校各做各的,形成資源的浪費,不但無法達到經濟規模,更影響教學節目的品質。因此,主管機關及四所空教應該好好正視這個問題,教學節目與課程的分享合作此其時也。

(作者為國立空大前任校長、現職管理與資訊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