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519到715

◎ 曹欽榮

台灣於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日宣佈戒嚴,長達三十八年多國家體制的人權侵害,並沒有在一九八○年代晚期之後民主化過程,達成比照國際社會的「轉型正義」準則和要求,社會缺乏集體面對國際社會通行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責任歸屬歷程,這是為什麼舊體制遺留和思維,逆向而行,持續威脅人民企盼民主深化的原因之一。

從一九八六年鄭南榕等發起「五一九反戒嚴」綠色行動,一九八七年初,再度發起「二二八和平日」平反歷史運動,從此台灣經歷了無數社會、政治運動,人民怒吼,各種議題的運動,風起雲湧,促成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解嚴。要緬懷台灣民主化,不分族群、階層、年齡,必須戒慎恐懼,記取五一九戒嚴日之後的長期人權侵害教訓的共同歷史記憶。解讀七一五解嚴日,更要從民主時代人民作主的力量和責任,來多面向詮釋過去人權侵害的歷史,解嚴不是統治者的恩賜,更不是解嚴後,才有許多政治、社會運動。

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七日,第一批政治犯近千人被送到綠島,開啟了綠島與政治犯的「污名」關係,至今屆滿六十年。一九九○年代,綠島啟動觀光發展,一九九九年,民間推動紀念白色恐怖的全國第一座人權紀念碑在綠島落成。二十一世紀開始政黨輪替,二○○一年綠島政治犯監獄設立人權紀念園區,至今十年。綠島人權園區的「滅共復國」、「台獨即台毒/共產即共慘」的標語,見證今日中國遊客旅行綠島,看到的不只關押匪諜、台獨,也照映今日統治階層的「昨非今是」。

(作者為公司負責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