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儀深
《中華民國流亡台灣六十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新書出版,邀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推介。蔡主席曾任教於政大法律系,攻讀過國際法,如今是重要的政治工作者,當然有資格來發表評論。
其實蔡主席談話的重點是強調當今台灣主體意識已成主流的時刻,不要重複過去的壓迫、反壓迫現象,只要把過去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宰制性去除,把「中國性」回歸一種人文價值、回歸其客體而非主體的位置,這才是我們從反抗、重建到台灣主體的真正確立。以上言論,見報以後竟然遭到國民黨官員、民代的一陣死纏爛打。
原本掌握政治權的一批人,被迫到他國成立一個象徵性但無法在本國施行統治權的政府,即為流亡政府。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府「遷台」,一九五○年蔣介石逕行宣布(憲法所沒有的)復行視事,開始其長達三十八年的白色恐怖統治,其政權不但是流亡且帶著殖民性格;應知,戰後的台澎仍是盟軍統帥授權下的佔領狀態,不是中華民國領土,所以蔣介石曾經指示省主席陳誠:「台灣在對日和約未成立前,不過是我國一託管地帶性質」、從而不要隨便稱台灣為剿共堡壘與復興基地之類(見陳誠日記1949.1.12.13)。至於一九五二年生效的舊金山對日和約,對於台澎只說日本放棄而不指明歸屬何方,也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歷史常識。
經過九○年代李登輝民主化以後,「中華民國在台灣」確實與兩蔣時代的獨裁政權有所不同,民進黨轉型之後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與李登輝的兩國論立場相當接近,雖然站在深綠的角度仍有諸多不滿,但是來自北京以及華盛頓有不同性質的壓力,現實政治使李登輝和陳水扁必須選擇迂迴漸進的路。一樣是中華民國政府,李、扁執政是忍辱負重,健全體質尋找出路,馬英九執政則是自取其辱、自斷生路。所謂流亡政府,仍然有光復大陸、重新取得中國統治正當性的「高貴」使命的一面,如今馬英九政府一味傾中,一步步毀壞李、扁建立的基礎,實在不配稱作流亡政府,簡直就是投降政府、兒皇帝政府!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