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沙西米刀切割深綠

總統選戰慘敗,懷抱台灣深情的民眾內心傷痛,到今天還有許多人走不出悲情與惴惴的不安。敗於中國勢力乃是自己努力不夠,但是一再遭受民進黨內部對台灣本土路線的檢討,而且好像沒有止息的跡象,卻是情何以堪!

新潮流代表人物之一的段宜康直指:本土化價值成為對外切割和對內鬥爭的工具是此次失敗的三大原因之一。選戰統帥謝長廷則提出:台灣主體意識已獲得社會共識,未來民進黨「不再壟斷台灣或本土」,而必須和很多本土政黨競爭進步性。

我們難以索解謝長廷未來民進黨「不再壟斷台灣或本土」的具體意義。選前一個多月,幾位本土代表拜訪謝長廷,選戰中台灣主體路線率先激發,以提升本土士氣進而帶動勝選的大形勢。謝先生對此不以為然,表示選戰策略的結果乃是後驗,質疑此種戰略的正確性。

隨後大選的開展即是採取謝長廷爭取中間選民的中間路線戰法,陳水扁、游錫堃一律靠邊,以謝長廷中間路線策略縱橫全局,一長串開放中國資金來台、開放中國高階人才移民來台、開放證券投資等等中間路線遂一一出籠,並主導整體選戰。

當時訴求台灣主體路線如游錫堃全面噤聲,逆風行腳全程只有「助選」不發一語;陳總統也應要求,低調矮化;台灣主體路線選民,盡力拉票助選,亦全面配合謝氏戰法。

後來謝長廷大概也發現,疏離本土生態的嶄新戰略看來並無起色,所以才在選戰後期猛批一中市場與中國學歷,這種「先中間,後深綠」的逆轉性戰法,悖離二○○○、二○○四以鞏固本土基本盤的優先性思考完全迥異。雖然慘輸二二一萬票的原因繁多,謝長廷質變性的選戰策略不能說沒有責任。

若再回頭檢視謝長廷敗選後所言:未來民進黨「不再壟斷台灣或本土」,我們看不出民進黨有何「壟斷台灣或本土」的根本特色。以謝長廷「逆中求勝」的專業為例,教育篇章中對台灣子弟得以濡染、涵泳台灣先人血脈與嗚咽的教育台灣化根本議題,竟與馬英九的「治國」一樣,全無一語觸及。此與謝長廷擔任高雄市長以來疏失對台灣本土教育的關懷具有明顯的一貫性,令人深覺失望!

大敗選的教訓十分慘痛,情勢不利乃是事實,畢竟台灣還沒有走到末路,祈願關懷長養、生存之地的台灣人民,雖然心中含悲,眼中沁淚,但請固結意志,再戰、奮起!

鄭正煜(台灣南社社長)

吳明昌(屏東科技大學教授)

楊維哲(台大退休教授)

陳惠凰(我們現代女性協會榮譽理事長)

曾韋禎(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

蔣為文(成功大學助理教授)

馮清春(台灣客社副社長)

郭憲彰(律師)

陳坤崙(文學台灣雜誌社社長)

陳高明(美國賓州大學博士)

李世隆(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

劉進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