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信彰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一語(「力」字讀音與「結」字協韻)從何而來?
一九二○年代台灣反殖民運動領袖蔣渭水先生,有感於他發起創立的台灣文化協會面臨左右路線之爭的分裂危機,乃藉《台灣民報》於一九二七年一月二日發表了〈今年之口號─同胞須團結 團結真有力〉一文,向全台知識菁英們呼籲以團結來對抗日本政府的殖民統治,並提出英國、俄國等工農階級因團結而掌握政權的先例,強調團結是台灣人「唯一的利器」,是「求幸福脫苦難的門徑」。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發酵力道非同小可,半年後台灣民眾黨即告誕生;一年後(一九二八年二月十九日)更使得台灣史上第一個全島性的勞工組織─台灣工友總聯盟在台北大稻埕的蓬萊閣創立。
據《台灣民報》所載,工友總聯盟創立時已有高達二十九個勞工團體的六三六七名會員加入(日後更發展成四十一個團體、萬餘名會員),當日並發動了五十九輛汽車於市區遊行;由於聲勢浩大,相關單位竟訂出每隔一分鐘放行三輛車之限制來阻撓遊行;然隊伍所到之處民眾仍舊夾道歡迎、鑼鼓喧天,成為斯時最受台灣勞工界信任的組織。
在成立大會的歷史照片中,「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顯為畫面中最搶眼的巨幅標語,第二年在台南召開的全島代表大會咸沿用成例;此後,該口號乃為台灣抗日與反殖民運動當中最知名語錄。
工友總聯盟是台灣早期最成功的勞工聯合組織,同時也對應了當時國際間反資本主義與無產階級論盛行的主張與修正。在此之前,台灣勞工受到日本政府與資本家的嚴重剝削時,各地工友會的單打獨鬥經常付出慘痛失敗代價;然而,經工友總聯盟以全島勞工為後盾的實力支撐後,乃陸續提出撤廢日台工資差別、生存權、團體交涉權等多項要求;短短三年間,台灣勞工界以罷工為主要手段來要求加薪、改善工作環境與縮短工時的訴求,至少獲得十餘起的成功事例,為勞工們爭取了許多權益。此外,一九二九年蔣渭水還親自撰寫〈勞動節歌〉,大力倡導每年五月一日應共同休假,並重視勞動福利與價值。
今逢台灣工友總聯盟創立八十週年紀念日,撫今思昔,益見這段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勞工團結運動之不朽意義,實足堪吾人珍藏、重視。(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