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台灣大戲院> 台灣電影裡的鐵道印象

■ 洪致文

也許,很少人知道火車、鐵道與電影之間,其實有著密切的相連。世界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正是一部約五十秒的《火車進站》黑白無聲短片,於一八九五年底在巴黎公開商業放映。而在電影發展歷史上,第一部有完整分段敘事劇情的影片,是一九○三年的《火車大劫案》;默片史上最貴的單一鏡頭,是電影《將軍號》裡讓真實火車跌入河中的一景…。而在台灣的電影史中,火車同樣也不缺席。

提到台灣的火車電影,應該有不少鐵道迷會記得在民國七十年代初,曾有一部關於台灣鐵路的電影《上行列車》。這是一齣相當典型的政績宣導片,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出品。它的故事基本架構,是敘述當列車長的王冠雄與車勤小姐楊惠姍在工作上的點滴。雖然內容八股,但電影中不經意所攝入的台灣火車影像,於今看來倒是令人回味再三。特別是這部片拍攝的年代正是西部幹線電氣化已完工、莒光號正在改塗裝、傳統餐車還健在、蒸汽火車快要消失、而老台北車站還沒拆除的時代。

除此之外,侯孝賢導演許多揚名國際的電影,也都有著火車的「參與演出」。例如《悲情城市》裡,有一幕在宜蘭線所拍攝的戲,以太平洋岸的石城火車站為背景,讓觀眾對於台灣鐵路的觀海景色留下了印象。《冬冬的假期》裡,則常出現舊山線的火車片段,特別是冬冬與妹妹那段夏日午後雷陣雨時的出遊、差點被火車給撞上、與瘋女人寒子間的故事更是有趣。至於《戀戀風塵》這部片,最經典的電影海報拍攝地點,正是平溪線的十分站;那穿著學生制服背著書包的阿遠與阿雲,走在小鎮的鐵道邊,遠方的鐵道風景是一個孤寂的月台,近處則是宛若小機械人般的轉轍器標誌,暗示著分插出的軌道與開通的方向。這樣的鐵道風景,隱隱約約透露出一種鄉愁情懷,也是台灣支線鐵路的迷人所在。

至於導演吳念真所拍攝,刻劃人與礦業興亡非常深刻的電影《多桑》,則是一部關於父親、關於那個北台灣礦鄉聚落的故事。電影裡面雖然把場景設在九份、金瓜石這黑金與黃金的故鄉,不過真正拍攝的礦場,卻是借用台鐵宜蘭線鐵路侯硐站旁的瑞三煤礦,特別是那時還保有礦鄉風貌的昇福坑。電影裡出現的運煤輕便鐵道、一節節的礦車,都是北台灣鐵路旁的礦場風情最後留影。

其實,拍攝到火車的台灣電影還有很多,裡面更不乏不經意所攝入的珍貴鏡頭。只不過這些精彩畫面,是需要觀者謹慎的解讀才能顯露其價值。在很多台鐵路線與火車都實質消失的今天,電影中的鐵道影像也就更加值得珍惜了!

(作者為鐵道研究者,著有《鐵道電影院─電影裡火車世界》一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