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木構20層高樓 把森林固碳功能帶回家

◎ 劉烱錫

聯合國在二○一二年訂三月二十一日為森林日,以促進人們認識森林的重要性,今年的主題是確保永續生產和消費,建議政府補助公、私有人工林生產,獎勵建築師、營造商、消費者以木竹取代鋼筋水泥,節能減碳之外,還能存碳,擴大森林的固碳功能。

人類從部落社會、城邦農業社會到工業化都會社會後,眾多森林被開墾為農田或轉化為住宅區、工業區,引發全球暖化的環境危機。部落社會的臺灣原多為天然林,歷經三、四百年的開發,山區仍大多維持森林狀態,目前約二百一十萬公頃,其中可生產木材的人工林有五十七萬公頃。但因伐木製材業的沒落、人工成本偏高等因素,未如預期作為建材、家具使用,殊為可惜。

全球碳排放中,超過四十%與建築產業有關,鋼筋水泥建築從原料開採、搬運、加工到建築的過程,處處耗能又排碳,若這些建築物改成木竹材料,不但減少排碳,建築物本身也是碳庫,人工林地砍伐後再植樹,仍可繼續造林固碳。

今年國際森林日的主題是確保永續生產和消費,建議政府補助公、私有人工林生產,獎勵建築師、營造商、消費者以木竹取代鋼筋水泥,節能減碳之外,還能存碳,擴大森林的固碳功能。(REUTERS)

筆者在二○一七年十月參加森林管家議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會員大會,大會邀請建築師Michael Green先生演講木材建築,他強調世界人口集中在都會後,高樓大廈成為常態,幾乎都是很耗能排碳的鋼筋水泥建築。他的團隊以木材為原料,研發可高樓層的建築工法,並通過防火驗證。他以建造一棟二十層高樓為例,估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封存情形,鋼筋水泥約排放一二一五噸,木材則可封存三一五○噸,一來一往差了四三六零噸,可見木材建築對封存碳的巨大功能,約三、四公頃森林一年的固碳量。

臺灣很少有木造屋舍,或許與潮濕炎熱有關,但傳統的閩南磚造屋的屋樑、屋簷、牆壁仍使用不少木竹材。目前台灣已有建築師以木竹為主材料,混搭部分鋼筋水泥,頗有木竹的質感,造價大概每坪二十萬元以內,和鋼筋水泥近十五萬元相較,並沒有貴多少。若政府能獎勵消費者、建商等使用國產木竹材,在國人逐漸講究生活美學風氣下,相信達成木材生產者、林產業者、建商、消費者、節能減碳及城鄉風貌的多贏。

(作者為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臺東大學友善環境農漁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