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疑美論」的考古學

每當國際、兩岸突生狀況,就會有人借機宣傳:不能刺激中國,台灣不能仰賴美國。他們的結論,無非是接受中國的條件,台灣要認分當中國的一部分。民族主義,失敗主義,投機主義,都可以解釋他們的言行。比較少受到討論的是:這種「美國觀」是如何形成的?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藍營有人稱:蔡政府一直告訴大家,我們會有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來幫忙,或是有台灣海峽做屏障,太天真了。藍營也有人稱:無視地緣政治的現實面,一意孤行的親美到底,難道就真的體現了正義和良善嗎?甚至扯到韓國新當選總統:部署更多薩德系統,是挑釁中國,恐讓國家陷入險境。凡此論調,本來不值得一駁。然而,這種認知結構的形成,卻值得探究。

國民黨之於美國,一九四九以前便倚賴甚深。然而,蔣氏以黨治國、內部腐敗,早令美國漸失支持理據。只不過,國民黨歸咎共黨赤禍,銜怨美國不夠朋友。二戰結束,接著國共內戰,美國斡旋期間,蔣毛打打談談。國民黨期待美國甚殷,但美國意在中國和平重建保持和事老角色。於是,史達林全力支持毛澤東,美國扯蔣介石後腿,令國民黨內戰潰敗,成為他們的集體認知。蔣氏來台,對美國既倚賴又剛愎自用,反映了這種愛憎情結。後蔣時代,外來「黨國」失去政權,滿腔悲情投射到對岸的大國崛起、九二共識,從此更不避諱疏離美國。

去年美軍撤離阿富汗,由於行動倉促揚起爭議,美國之盟國承諾備受質疑。拜登、蘇利文,鄭重其事重申對台承諾,藍營仍借題發揮,警告不可輕信美國。他們的心中,應該還留存著,美軍撤離越南、南海血書等「下一個是中華民國」的陰影。當然,還有一九七一聯合國在中國代表權「排我納匪」,一九七二尼克森訪中發表上海公報,一九七九「美匪建交」拋棄中華民國。以及,反對老蔣「反攻大陸」,施壓小蔣政治改革,最後導致「黨國」瓦解。地緣政治的變化,造成美國的取捨,而部分經歷此過程的國民黨人自認遭背棄,留下深刻的創傷症候群。往後,每當他們受到刺激,夢魘就會被喚起、強化。

所以說,對於藍營的情境反應,除了從民族主義、失敗主義、投機主義來解釋,可能還要慮及美國的面向,亦即,藍營深信「黨國」從南京到台北,主要由於美國背信棄義而每況愈下、處境艱難,尤其一九四九之後。其實,美國的對台政策,向來是「保台不保黨國」。如果看透此一政策本質,大勢便可瞭然於胸,蔣經國即為識實務者。

藍營的「疑美論」,長期以來也感染(洗腦)了台灣社會。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許,對烏克蘭的力挺,拜登基於全球戰略考量,軍援、制裁為主,美軍不進入烏克蘭與俄軍作戰。但他一開始便亮出底牌,於是「美軍不可能來」、「不會出兵」等論調又在台灣混淆視聽。另有一種病理,叫做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附和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不要老是幻想別人會來幫忙」。「別人」是誰?「萊豬也吃了,軍火也買了,台灣卻不在(疫苗援助)優先順位」,答案就在裡面。

烏俄戰爭,中俄沆瀣一氣,來自國際的中國侵台警訊也不絕於耳。上週,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在參院軍委會作證:以烏克蘭為鑑,台灣遭遇侵略是可能的。既然如此,台灣面對武力脅迫,若中國致力「反介入」而美國「不介入」,即使暗助防禦,最終勉強慘勝,豈不也讓入侵者達到摧毀台灣(包括供應鏈)的目的?台灣少數人的認同混淆,這是我們必須妥善解決的內部矛盾。而那些人的「疑美論」,主要源自以往美國對「黨國」的向背。至於多數台灣人民不解之處在於:何以美國遲未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戰略模糊」令北京垂涎台灣不已?

三週來的烏克蘭危機,揭開了專制、民主集團對抗的序幕。民主國家,沒有一個是局外人。去年四月中、今年三月初,拜登兩度派代表團訪台,重申對台灣作為印太重要伙伴的承諾。凡此,之於增強台灣社會的信賴,以及澄清「疑美論」,自屬必要。華府近日告知北約、亞洲盟友,中國已應俄國要求,將向俄侵烏提供軍事、經濟援助。國際和平,正面臨集團化、複合性之挑戰。為保萬無一失,華府協助台灣自衛的總體行動,也必須與時俱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