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這一點,不宜再「模糊」了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台灣又進入聯想範圍。澳洲國防部長杜登:中國政府正在密切地注視著全世界對普廷的反應,中國將會消化所有相關情報和資訊,在未來數年,作為處理台灣和其他地方問題時的決策因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預告了中國將會如何對付台灣,這對於日本來說是很嚴重的事情。而吳釗燮透露:拜登指派代表團訪台,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兩天就連絡我們」。

香港、阿富汗、烏克蘭,台灣接連成為下一個聯想。半年前,對於疑美棄台認知戰,拜登稱:如果有人入侵或對我們的北約盟國採取行動,我們將作出回應,日本、韓國、台灣也一樣。國安顧問蘇利文強調:阿富汗和台灣不同,美國對盟友的承諾神聖不可侵犯,對台灣、以色列的承諾一如既往堅實。烏克蘭危機,疑美論、棄台論,認知戰又起:「美國的態度是出售武器、情報給我們,但是不會出兵」,中國隊就是這樣吃定「戰略模糊」!

另一方面,史丹佛大學日裔教授法蘭西斯.福山指出:台灣如果沒有意願為自己而戰,則不能期許美國會來救台灣。不過,福山對台灣防禦決心的分析,似乎缺乏內部的細察。他說:經歷過二戰的世代,了解共產主義與戰爭的可怕,但現在年輕世代一出生就生活在自由民主體制下,認為一切都很理所當然,不認為有需要為自由而戰。其實,缺乏防禦決心,一意屈從北京者,多數反而是國共內戰的失敗者們,他們的反共信念,遭民族主義腐蝕,對戰爭心存失敗主義;相反的,台灣的年輕世代,堅信民主自由,支持抗中保台,二○一四太陽花運動,即為著例。當然,福山批評的沒錯,廢除徵兵制確實讓盟友迷惑,台灣如何擋住中國第一擊?

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率團訪台。外交部長吳釗燮透露,拜登指派代表團訪台,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一、兩天就連絡我們」。(圖:外交部提供)

蘇聯、東歐共黨政權垮台前夕,一九八八以來的台灣民主發展,歷經起伏仍充滿活力。如今,台灣已被視為印太戰略的領頭羊、民主防疫成功的典範、可信賴的供應鏈。儘管如此,台灣的中國隊友仍胡謅:台灣已成為「不自由的民主」,正邁向「民選專制」;至於對岸的數位極權主義,卻是他們敞胸擁抱的治理模式。連帶的,他們嘲笑「烏克蘭義和團式的愛國主義」,「入侵者」和「受害者」的角色不是由我們定義。這種反差說明了,台灣內部價值、認同的分歧,可能不是外人遠距觀察所能明其秋毫。

台灣與烏克蘭有一處相似:少數人認同專制統治(民族主義也是因素),多數人認同民主自由(拒絕一切專制政權)。在台灣,認同專制統治者,懷念以往的威權體制,嚮往與對岸專制統一。於是,兩種認同形成價值與投票的內戰狀態。值得樂觀的是,維持「民主獨立現狀」者,越來越佔多數,特別是年輕世代。但是,台灣尚未成為正常國家,國際在北京作梗下只願與台灣發展非官方關係,遂令中國有脅迫、介入台灣的空間。而民主的政黨競爭,若遭北京有計畫地場外應援,由人民選出其屬意的政權,便可贏得一場沒有煙硝的戰爭,讓台灣人民出賣自己,西方只能眼睜睜看著北京「光復」台灣。以故,把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視為中國對付台灣的啟示錄,這樣的國際觀點固然有其道理,但在台灣內部來看,「利用民主佔領台灣」,可能才是最恐怖的劇本。二○○八,二○一八,還好這兩套劇本,最後都被台灣人民改寫了。不過,台灣會永遠那麼幸運嗎?烏俄戰爭,安倍晉三的結論是:美國應毅然捨棄對台採取的「戰略模糊」,有必要明確表達防衛台灣。

疑美論,棄台論,也有認知戰的操作,也有社會的合理懷疑。從香港、阿富汗到烏克蘭,西方的承諾、支持與行動,予人不無落差之感。此所以,這種感受如果真的積非成是,某種程度也是無風不起浪。拜登指派前國防和安全官員代表團訪台,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解釋:是要強調「對維持和平與穩定持久支持的一致性訊息」。從台灣的視角來看,堅若磐石、協助穩住邦交,本身卻不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台灣形同一個「地理名詞」,一中原則卻四處橫行,這種矛盾難免令人不安。

烏克蘭危機的警訊,比往例更加強烈。在台海,「戰略模糊」的有限性,也畢露無遺。因應中俄的複合性危機,明確承認台灣國家主權地位,才能杜絕專制集團的非分之想與鋌而走險。這一點,不宜再「模糊」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