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史上第一次選舉

◎ 游錫堃

今年是台灣先賢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簡稱「台議運」)與創立「台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100周年,看到全國各地,不論官方或民間紛紛舉辦紀念活動,令人欣慰。但是卻少有人知道,1935年的今天,台灣舉辦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選舉。

小時讀書,老師說國民政府1945年「光復台灣」,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節」,1946年5月1日成立台灣省參議會,然後有台灣臨時省議會、台灣省議會;所以,老師說選舉是國民政府從「大陸」帶過來的。

及長方知,所謂「光復」,只是蔣介石代表盟軍接收台灣。實情是,台灣的選舉,最早可以追溯到86年前的今天。

選舉不等於民主,但是選舉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之一。台灣的選舉是血淚換來的。1921年林獻堂領導「台議運」、蔣渭水創立「文協」。他們開啟了台灣的「民主啟蒙」及「文化啟蒙」運動,促成台灣人的民主覺醒。

以「台議運」為例,歷經14年15次,遠赴東京帝國議會請願,連署人數最多時高達2,684位,1934年結束。「台議運」使台灣總督府被迫不得不進行地方制度改革,賦予市、街、庄居民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終於在1935年11月22日起舉辦了二次地方級選舉,成為台灣民主政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雖然這兩次選舉非「完全選舉」,但台灣人付出血淚終於踏出第一步,其意義至為重大。

異族統治下已經歷兩次選舉洗禮的台灣人,在終戰後熱盼進一步民主化。1946年元月,「台灣民眾協會」正式成立,未料迅遭陳儀政府壓迫於4月7日修改章程、更名為「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簡稱「政建協」)。

1946年9月,「政建協」強烈要求1947年6月以前舉行縣市長普選。陳儀拒絕,並於1947年元月20日逕自頒布「地方自治三年計畫」,將縣市長普選時程延至1949年;「政建協」認為此舉違憲而公開反對,並展開全台巡迴演講訴求1947年6月縣市長民選。未料陳儀竟利用「二二八事件」展開屠殺,3月11日起,「政建協」重要幹部至少有7人遭「密裁」。而擁有25個分會,一萬多名會員,其組織比後來的「中國民主黨」、「美麗島雜誌社」都大的準政黨「政建協」被解散,一整個「民主啟蒙」世代的台灣菁英幾遭剷除殆盡。

所幸啟蒙世代成長的先賢薪火相傳,在沉寂十數年之後,仍然不畏不懼。雷震組黨、美麗島事件、圓山組黨,一棒接一棒的前仆後繼,終於衝撞出台灣的自由化與民主轉型,成為如今的國際民主典範。

台灣民主,百年追求。民主是台灣的百年基因。100年來的文化與民主啟蒙之光仍熠熠閃亮,流傳著民主基因的台灣人尤須覺悟,面對新疆的種族滅絕、香港的民主沉淪及中國軍事霸凌,唯有永續的守護、鞏固與發揚,台灣民主才能成為亞洲不滅的燈塔。

(作者現任立法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