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協議」的「認知結構」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拜登突然冒出「台灣協議」,這個關鍵詞前所未聞,引起諸多揣測。拜登在參議員任內,參與「台灣關係法」立法並投下贊成票,這個經驗是否形成他的「認知結構」,不可等閒視之。AIT主席莫健的解讀很老實:美中之間與台灣相關的協議就是美中三公報。國務院出來圓場: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及對台六項保證。平心而論,「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那是美國對台灣的承諾,與美中的「台灣協議」不宜混為一談。

中國對台政策,不論和統、武統,終極目標都是併吞台灣。曾經一度,「美國理解並欣賞中國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而今,「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惡化為「對台軍事、外交和經濟之全面脅迫」。美日、美韓、G七峰會異口同聲:「我們重視台灣海峽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些關切,著眼點是和平、穩定,反對升高緊張。顯然,在乎的是:美國(西方)對台海的和平穩定有極大的利益。至於北京以「和平方式」圖謀實現「台灣是中國領土」,他們亦未予以正面挑戰。美中三公報,中方稱台灣屬於中國,美方認知到、未表同意、並不反對,遂令中國取得某種滿意的操作空間。

美國,至今仍是國際風向球。立陶宛與台灣互設代表處,歐盟對外事務部表示:歐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政府,但歐盟不認為在台灣或台灣前來歐洲設處違反歐盟「一個中國」政策;歐盟「一中政策」與中共「一中原則」不同。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與中國外交部長視訊對話又表示:肯定台灣是理念相近的重要經濟夥伴,但不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拜登政府對中國犯台可能性升高,至今仍維持強調有能力阻止中國入侵台灣、卻不說破美軍是否出兵協防台灣的「戰略模糊」。癥結所在,無非是對於北京宣稱的「台灣是中國領土」,仍採模糊立場,不如川普時期國務卿龐皮歐那麼乾脆:「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各國均有權不受外部脅迫地自主確定一個中國政策框架」,拜登政府為首的西方對中政策調整,當然有其與時俱進的意義。不過,為了經貿利益與全球議題,合作、競爭而不對抗,彷彿是送給習近平籌碼,令其更加強硬主張「台灣是中國領土」。七月底天津會談,王毅所謂的三條底線,中國有權利採取任何需要的手段制止台獨,在川普時期恐怕說不出口。九月初拜習通話,隨後浮出的「台灣代表處」正名,成否也許可以作為觀察指標。

回顧過去,多少可以照明未來。李登輝時期,兩岸以對話取代對抗,華府樂見台海和平曙光。一九九九,特殊國與國關係,華府、北京聯手修理台灣,遑論後來陳水扁時期的一邊一國。馬英九時期,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國共自欺欺人、其樂融融。馬英九自誇:兩岸關係為六十六年來最穩定和平的狀態,台美關係是三十年來最好的,其所帶來的和平紅利不只是經濟。馬英九所為,在國內激起主流民意大反彈,至太陽花運動達到高潮,但在國際政治現場,至少符合「美國對台海的和平穩定有極大的利益」,較少像李扁那樣承受來自華府的壓力。

但兩岸的化妝舞會,全球化的嘉年華會,在二○一七豬羊變色。川普重新定位美中戰略競爭關係,貿易戰、科技戰、印太戰略深刻改寫了國際政治,這種巨變也迅速輻射到台海現場。面對川普攻勢,習近平低調被動。不料一場武漢肺炎,打亂了川普的棋譜。然而,美中關係格局,終究回不去了。儘管如此,拜登急欲與中國合作、拜習會,卻提供習近平化被動為主動的機會。遂至,以破紀錄架次軍機劍指台灣,主要目的之一自是乘勝追擊,阻卻拜登的一中政策調整走得太遠,以免西方群起效尤。

從武漢肺炎以來,習近平對普世價值、國際規則的挑戰,以及對內吹起文革風,在在提醒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光是關切台海的和平穩定,頂多治標不治本。「美國不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不啻是為習近平閃綠燈,追求其統一大業的最後一塊拼圖!釜底抽薪之道,在於解除以北京的一中原則為圓心的各種一中政策想像。如果不擺脫一中原則的魔咒,令北京自恃「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導權、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中國這一邊」,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而美國對習近平的將軍抽車,莫過於美中三公報之「台灣協議」,也跟北京「刪除」中英聯合聲明一樣,視之為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