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世界不是「平的」!

拜登將於二十四日主辦由澳洲、印度、日本領袖親自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四方安全對話,曾於三月線上舉行。日前,拜登才與習近平二度通話,由後續發展來看,美中關係依舊障礙重重,拜習會遙遙無期。

拜習通話,北京表述:拜登表示美方「從來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官媒傳聲筒特別點出,這次通話是應美方要求舉行的。此所以,拜習通話之後,人民日報透過專欄高調嗆聲:美方不能一方面處心積慮遏制打壓中國,損害中方正當權益,一方面又指望中方無條件支持配合美方訴求。顯然,北京似乎仍將阿富汗撤軍解讀為拜登的重大挫折,而沒有意會到,此後美國資源將更大地集中於印太地區因應中國挑戰。

習近平對拜登之高姿態,一反對川普之低姿態。「美國有美國式的民主,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甚至,還向拜登拋出「兩份清單」、「三條底線」。氣候變遷合作,本月初凱瑞與王毅視訊,又吃了一頓排頭:「美方希望氣候變化合作成為中美關係的綠洲,但如綠洲周圍都是荒漠,綠洲遲早會被沙漠化。中美氣候變遷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拜登還在為美中合作而穿梭,習近平早就為兩國衝突作準備了。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學禮,九月十二日在本報專欄提及:光是今年以來,北京正在多個地點興建至少三四六座新的飛彈發射井;每個發射井都可能配置可攜帶十枚彈頭的新型號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僅此一端,便足以令拜登與盟友怵目驚心了。

拜習通話當天稍晚,習近平刻意致電恭維梅克爾積極致力於推動德、歐對中關係。分化歐美,各個擊破,正是習近平的如意算盤。但歐洲議會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表示:梅克爾在應對「中國威脅」上脫離現實,她交出權力後(九月二十六日大選)可能「劇烈影響」歐盟對中立場。拜習通話之後,「金融時報」接著報導:華府正在認真考慮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台灣代表處」。如果拜習通話一團和氣,此等情事不可思議。往前回顧,繼將武漢肺炎甩鍋給二○一九赴武漢參加軍運會的美軍之後,北京又來一招「超過兩千五百萬中國人民已簽署了請願書,要求世衛組織調查美國德特里克堡實驗室」。全球議題棘手,拜登不想衝突,習近平卻想以疫謀霸,這是兩條平行線。

七月底,首位無大使經歷、無美國經驗的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到任。這就擺明了,美中關係,拜習之間,對話不是主題,中國只想宣傳自己的觀點,秦剛的戲份已經寫好了。果不其然,「國家評論」指出,八月底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主辦的不公開會議上,秦剛嗆聲美國:「如果我們無法解決分歧,請閉嘴」,態度強硬,語驚四座。「我們在安克拉治不吃這一套,在天津更不會吃這一套」,秦剛形同補一句,「我們在華盛頓也不吃這一套」。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代表處儼然成了美中關係的溫度計。華府如果同意改名,不啻是以具體行動挺台、立,同時也對其他國家示範,即使尚未改變一中政策,但是各國各自表述一中政策,可以跟准設台灣代表處並行不悖。華府考慮改名台灣代表處,北京的嚴正交涉有一個難言之隱,即,萬一生米煮成熟飯,北京將採取何等制裁措施。先前對立陶宛,北京祭出經貿制裁之外,還要求互相召回大使,而且急急如律令。而今,難道又要重施要求互相召回大使之故技嗎?一如美國軍機屢次降落台灣,北京叫囂的紅線一再自我塗銷,戰狼面對壓力不惜自食其言,以免導致抗中力道上升的反作用力。

反觀,「重視台灣海峽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此一美國領頭的共識則日益行動化。上週末,日本、越南簽署國防設備與技術轉移協議。本週,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將赴華府會晤布林肯,雙方的交集當然是中國。與此同時,也在華府訪問的立陶宛國會外委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更前往雙橡園會晤蕭美琴,雙方的話題不言可喻。據「彭博」報導,習近平二○二○年一月十八日自緬甸返國(五天後武漢封城),已經六百多天沒有離開過國門。而這段時間,世界正起風雲變化,習近平則忙著自力更生、共同富裕。下一次習近平出訪,可能會發現國際的中國觀,跟他的內心世界非常不一樣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