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明霸克露橋 斷得詭異

花了2.4億,才用4年多…

◎ 張炎銘

拜讀「桃源孤島重建的六大項目」,個人認同作者所說,道路與橋梁重建,其實有很多模式或選擇,不可限制思考,尤其不應依樣畫葫蘆,重蹈同樣覆轍

耗資二.四億、啟用僅約四年的「明霸克露橋」遭沖毀,造成拉芙蘭等三個山地部落居民受困。但一般人從照片中即可看出,斷橋處就是該路段最低點,為何公路單位沒有記取教訓、致該橋再斷?

道路、堤防、橋梁等公共工程若在相同地方一壞再壞,則重建時當有不同思考。重建與搶修意義完全不同。搶修是儘快恢復其功能,避免災害擴大,可以原址恢復;重建則應注意其永續性及未來營管維護,要更慎重。

耗資二.四億、啟用僅約四年的「明霸克露橋」遭沖毀,造成拉芙蘭等三個山地部落居民受困。(記者黃旭磊攝)

山區道路橋梁選線至為重要。做好地質調查,選擇穩定路線可避免爾後維護的大筆成本。而工程科技進步,為了安全,現在也較過去多採用隧道工程。有了隧道選項,選線的彈性就大了許多。

此次斷橋,似乎是梁底高不足。在中央管河川區域內施設、改建橋梁時,建造單位必須依照「申請施設跨河建造物審核要點」,獲得河川管理機關同意。雖然該要點構想是以防洪安全為主,橋梁安全次之,但有其他機關做起碼的安全把關,難道是因該處位於河川界點上游,橋梁改建根本未經河川管理機關同意?則該橋梁底高設計是依照多少年重現期?若依照荖濃溪治理標準要採一百年重現期,再加上出水高;若是依照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則是五十年重現期,但要注意土石流的影響,橋梁設計單位是否注意到了?還是只是原路原址重建?再因考慮經費與工期,橋梁長度、高度也儘量縮短、變矮?

莫拉克風災後,高屏溪河床變化劇烈,公路單位應該知之甚明。因河床不穩定,更應考慮河床沖淤的影響,不管是沖刷造成基礎裸露,或是淤積造成通水斷面不足,都會影響橋梁安全,橋梁科技日新月異,為何不採用不落墩、少落墩的設計?

此次斷橋,剛好橋上無人車,沒有人命傷亡,但後來間接造成女代表落水失蹤,要好好調查斷橋原因,給國人交代並防止再蹈覆轍。

(作者曾任水利署組長,著有《閱讀水庫行腳臺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