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的防疫進入新里程碑

武漢肺炎全球肆虐已逾一年半,世人在對抗病毒之路,仍未脫離泥淖。其間,後進國家焦頭爛額,即使英、美、法等先進國家,每日確診病例仍數以萬計;而本週即將開幕的奧運主辦城市東京,單日染疫者也逾千。相形之下,台灣疫情顯有和緩之勢,單日確診數下降,十七日最低僅有八例,疫苗施打的人口涵蓋率超過二十%,正評估下週把三級警戒下調。此時檢討我們的整體防疫表現,應有助在今後的抗疫之路,做得更扎實有力。

台灣的防疫表現如何?在嚴重分歧的政治社會,關係眾人之事必生爭議,疫情事關重大,在台灣爭議亦大;不妨看看國際間如何看待。從前年底中國武漢傳出肺炎至今,台灣在今年春季之前,表現亮眼,《紐約時報》三月中旬猶以「疫情中的世外桃源」形容。直到五月,華航諾富特飯店爆發疫情,雙北確診人數飆升,整體單日病例達五百多,警戒級數提升,三級警戒且四次延長。這一變化,讓我國從防疫資優生的地位跌落,六、七月間彭博、《經濟學人》的國際疫情評比,台灣名次大為滑落。

國際媒體的評比,在新增確診與死亡案例的統計數字之外,常另訂標準,從不同角度做重點衡量。以彭博(Bloomberg)為例,旨在測量「防疫韌性」,分疫苗接種、封鎖嚴重性、航班載客力、已接種疫苗旅客自由度為準,台灣防疫採國境管制的守勢作為,疫苗接種率偏低,排名自不太好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重在比較生活正常程度,檢視旅行、休閒時間、商業活動。七月初發表的「正常指數」,處於三級警戒的台灣,雖採柔性封鎖,人們正常消費與休閒活動仍受衝擊,國際排名乃居後段。

不過,隨著疫情趨緩,台灣的防疫表現再度被肯定。繼日本《朝日新聞》十一日大幅報導台灣再度控制疫情之後,近日德國之聲(DW)和英國《衛報》(The Guardian)都有分析,指向台灣的防疫努力和成績有目共睹。

據DW報導,德國、也是全歐洲最大的新聞週刊《明鏡》(Der Spiegel)為探究「哪些國家更好地走過了疫情?」蒐集全球一百五十四國從去年一月以來數據,以四個指標衡量各國處理疫情的成敗,台灣排名第五;如以較先進的二十一國做比較,台灣是亞軍,僅次於丹麥。

《明鏡》評比指標有四。台灣六月底疫苗接種率八%,表現最差;但去年的GDP成長優於預期一個百分點,相較於中國低於預期三%、美國降低五%、德國減少八%、印度降低十四%,堪稱一枝獨秀。至於公共生活停擺程度,台灣是限制措施最少的,只在今年六月變得稍微嚴格;中國最嚴格。在超額死亡率,即實際死亡率與預期死亡率的差距,最低的是挪威、台灣和丹麥,都是負值。

國際新聞機構的評比之外,還有新聞工作者的現場報導。《衛報》記者戴維森(Helen Davidson)去年十月派駐台灣至今,見證了疫情從當時相較國外的平靜,到確診數大增進入三級警戒。她十一日在言論版指出,從機場防疫措施、住進旅館隔離後,她經歷上街自由採訪同志遊行,參加音樂會,與新朋友共舞,也參觀一場鞭炮此起彼落的宗教活動,幾乎忘了疫情。隨後,台灣兩百五十三天本土零確診破功,五月華航諾富特飯店爆發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文章標題提綱挈領:「在台灣的經驗顯示,些微的自滿也會招致病毒趁虛而入」、「在台灣的報導幾乎免於疫病干擾,但過程並非平順無波」。她強調,台灣雖曾犯錯,但累計數百人染疫死亡,而非數萬或數十萬,與全球其他地方疫情現況相比,她仍感有幸身在台灣。

國際媒體的旁觀析論之外,基本而重要的,是我們的防疫作為。這方面,疫苗涵蓋率超過二十%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起碼目標,台灣跨越這一目標,防疫工作進入新的里程碑。如已取得的疫苗陸續到貨,加上昨天正式取得國內專案製造許可,也就是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國產高端疫苗加入生產供應,我國對抗病毒之戰最弱的環節即可有效補強,並繼續提高涵蓋率如先進國家水準。

同樣重要的,面對不斷變異,傳染力更強,且規避降低疫苗效力的危險病毒可能繼續肆虐,有如世衛組織所警告,全球離疫情正式結束還很遙遠。台灣既須有效阻斷新變種病毒入侵,也要適度平衡防疫與經濟生活,包括明、後年疫苗供應的掌握,考驗都在眼前。

就此而言,從目前的微解封,到可能的降級不解封,各級政府都須妥善規劃,也需要社會大眾的自律與配合。畢竟,有效抗疫是每個人的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