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切莫聲援香港又步其後塵

上月底,林鄭月娥自爆已無銀行服務,發薪用現金、購物用現金、家中堆滿現金,因為包括中資銀行,面對華府制裁也不得不照辦。原因出在,中資銀行擔心被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這個美元控制的國際主要跨境支付系統,不敢違反華府的禁制令。但北京震懾香港並未因此鬆手,於是,繼林鄭月娥等十一位中港官員、四位北京在港國安官員之後,日前華府又加碼十四位副國級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凍結其在美資產、禁入美國,切斷其與美國銀行有關的金融交易系統。效果如何,大家且拭目以待。

乍看之下,華府挺港人出招頻繁,不過,對於彌補過去的疏失,這也是剛好而已,而且,還未必趕得上北京進擊的速度。曾經,香港是東方之珠,殖民地的異國情調,國共糾纏的三不管地帶,亞洲冷戰時代的海上不夜城。有一位台灣出身、留學美國、執教香港的學者曾言:對中國,香港的恥辱不是殖民地,而是英國把它統治得很好,成為華人嚮往的地方。但一九九七之後,先前大家不了解的可能變化,這幾年正在快轉實現。馬照跑,舞照跳,如今變成抓的抓,逃的逃。

香港孕育過中國現代革命,殖民地的自由提供孫中山革命基地。內戰期間,也讓中國的失意政客優雅流亡。一九四九前後,反對中共極權統治者,更在香港找到比北京或台北更好的選擇。殖民地身分的香港,一度集結了毛蔣以外的第三勢力,在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夾縫中,撐起自由主義的小場面。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是中國的第三個機會,它包容了拒絕毛蔣、崇尚民主的有志之士。清廷割地的屈辱,儲備了中國未來的元氣,這是歷史料想不到的反諷。

香港的當代悲劇,原來可以避免,最後卻任其自由落體。問題出在,沒落的大英帝國,文革後的共產中國,執迷於殖民、反殖民的過時思想,把香港的未來命運,交付給兩個體制截然不同的政府,港人被剝奪了話語權。末代總督彭定康的改革時不我予,主權移交北京便另起爐灶。一九八○年代,香港有不安的逃離,也有善意的期待,因為中國文革落幕,正在改革開放,而西方普遍認為中國即將改變,所以香港主權終究「穩定過渡」了。港人治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種種承諾向國際大外宣,以致實驗性的憧憬令人嚮往。

於今回顧,鄧小平的總設計,迷惑了懷抱西方世界觀的人,誤信中國終將逐漸與國際標準接軌。這樣的期待,克服了一九八九屠殺陰影,讓英國放心把香港交還中國,讓港人放心接受一國兩制。但此一想像很快就受到挑戰,只是各界仍欠缺危機感。董建華,首任特首,二○○三便提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引起廣泛騷動,賴北京的緩兵之計方告平息。直到二○一九「送中條例」,大家驚覺大勢不妙,似乎為時已晚。二○二○,武漢肺炎為亂世界,「國安法」強龍壓境,「內地化」急轉直下,DQ、大逮捕不斷測試國際底線。

香港故事進行中,有一句話驚醒世人,那就是,香港下一個是台灣,它的反命題則是,台灣不能成為下一個香港。當年英國決定主權移交,便注定了此後香港屬於中國禁臠,國際社會的各種關切,都被北京反斥為干涉內政。過去一年,武漢肺炎的始作俑者,加緊全面管治香港,「中英聯合聲明」的國際條約問責,北京都當作耳邊風,要害便在這裡。這個慘痛教訓,逼出龐皮歐公開宣稱「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站上此一戰略制高點,雖然尚未承認台灣是個主權國家,至少避免了台灣主權融入中國的香港覆轍。如何借鏡香港的活教材,成了台灣聲援之外的重要課題。

話說回來,目前的台灣與當年的香港,也有類似的潛伏危機,亦即親中勢力。當然,台灣還有武統風險。六四後出逃的香港新華社前社長許家屯曾透露,台灣有中共領導的台共組織、領導人。這種人,想必是埋伏在藍綠白的幽暗深處,忠心耿耿為中共、習近平效勞,認同上傾向專制統一,操作手法異常細膩。相形之下,統促黨某主委涉嫌收受金援發展組織,總統大選期間收錢轉發小英「博士學歷造假」訊息,恐怕只是邊緣的邊緣而已。假使台共成員或影響圈,利用民主獲得政權,肯定會比「馬習會」跑得更快更遠,連協防台灣的盟友也防不勝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