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教展望》文大校長徐興慶:外語人才 需增第二專長

文化大學校長徐興慶。(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吳柏軒/專訪

全球化競爭趨勢,政府亦將二○三○雙語國家列為發展藍圖,文化大學校長徐興慶以個人三十多年與日本交流經驗強調,大學不只要培育會外語的人才,更需開發第二專長,讓學生會外語更要懂國際,對產業、國家發展才有助益;政府則應成立國家級研究中心等,從人才、政治、經貿、文化等各面向深入探討,好搭配國策方針實踐。

相關影音:國內外語體制培育多方人才 但欠缺第二專長發展

成立國家級研究中心

徐興慶回憶,三、四十年前社會還普遍無「地球村」概念,他大學畢業後赴日攻讀碩博士學位,就深入在地體驗文化,打掃地鐵、搬運毛巾粗工都做過,種種經歷都化為人生養分,並奠定學術人脈至今;他也將這個體驗帶入高教,國與國的界線將因全球化而漸模糊,台灣年輕世代勢必須更朝全球化發展。

他直言,國內在外語人才培育制度面出現很大問題,專業語文科系眾多,學生卻不精也不專,如日文系四十多個,台灣學生的日語水平應可排入全球前五行列,但大部分卻對日本一知半解,重點在於「缺乏當地專精研究!」

徐興慶更感嘆,日文系畢業生大多想當老師或翻譯,少談其他發展,例如台、日間諸如許多談判事務需專家,台日貿易逆差更逾二百多億美元,未來就算台灣進入雙語國家,外語人才應要發展第二專長,才可對國家做出更好貢獻。

他舉例,台灣街上日本車滿街跑,何不外派學子赴日鑽研引擎技術?日本高鐵能做到地震前三秒就緊急煞車,台灣也該汲取相關知識,但有些研究光靠大學、高教界無法達成,須政府成立國家級研究中心,從產官學研著手,才能達到政經文貿等多方整合,提升國家發展。

相關影音:外語應搭研發能量 政府應成立國家級東亞研究中心培育海歸專才

高教國際化 要深入在地

徐興慶提醒,高教所謂國際化,日本或東亞、新南向等區域研究及交流,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在地文化,如瞭解日本如何發揮職人精神,分析韓國傾國之力發展文化產業等,一味亂衝恐適得其反。

他說,大學教育也應協助引導趨勢,他上任後將文大外語學院改革成「國際與外語學院」,九月新學年起,對新生實施新制,除基本的外語人文領域之外,添加商學院及觀光學院兩種模組,推出三十到三十六核心學分,要求增加第二專長,未來將發展成全校模組課程,落實跨領域學習及不分系精神。

文大預計將每年編列六百萬元補助學生出國,一般生兩萬元、弱勢生五萬元額度,讓年輕人赴海外體驗拓展視野,相信學生回台後會更努力。

研究上徐興慶認為,過去文學院少跨領域,如今不僅跨,還要跨校、跨國,展開國際共同合作與研究,自己便引入日本學術人脈,爭取到科技部跨國補助計畫。也建議政府,應建立獎勵制度且鬆綁法規,不要只看菁英頂大,更要提供一般大學乃至私校更多機會,把中階人才也帶起來。

徐表示,私校與研究型大學不同,重點放在人才培育,故「學生就業」是心心念念的目標,落實產學則是關鍵,建議大學多利用校友業界力量,提供學生更多實習機會;教師研究也應與產業結合,教育部需鬆綁,讓更多教師用「服務」來升等。

相關影音:教師升等不僅止於研究及教學 服務態度與績效也應納入

相關影音:全球化下學生就業不能單靠外語 文大設國際及外語學院 新增商學及觀光模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