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教展望》高科大校長楊慶煜︰大學併校趨勢 勢不可擋

高科大創校校長楊慶煜。(記者張忠義攝)

完成整併3校任務 認少子化及國際競爭下 合併可彼此補強

記者黃旭磊/專訪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在二○一八年二月一日掛牌,創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高雄應用科技等三所國立技職大學合併先例。從高雄應用科大校長獲選高科大創校校長的楊慶煜指出,因少子化及國際競爭壓力,併校趨勢已不可擋,大學合併目標是希望彼此補強、發揮整合效果,特別是未來產業需要更高的整合性來突破現狀。未來則要更國際化,面對新世代產業競爭力,還要跨域提升學生人文藝術能力,讓機器人不能取代大學培育出學生的腦海想像力。

三校併校前各有不同發展歷史、專業領域和校風,以校齡而言,剛好是老、中、青三代結合。高雄海科大建校七十二年、高應大五十四年、高雄第一科大廿四年,累積一百五十年,校友人數超過十六萬人。10天內合併3校行政業務 感謝同仁努力

三校併校前各有特色 如老中青結合

楊慶煜透露,併校歷經十多年都未談成,但因少子化及國際競爭壓力,併校趨勢已不可擋,他在二○一六年八月接任高應大校長,二○一七年五月校務會議通過併校決議,同年十二月八日行政院就核定三校合併。

二○一八年二月一日高科大掛牌營運,楊慶煜在十天前才從高雄應用科大校長獲選高科大校長,搖身一變要管理建工、楠梓、第一、燕巢及旗津等距離超過五十公里的五個校區,師生達二萬八千人。

相關影音:10天內合併3校行政業務 感謝同仁努力

未來產業需更高整合性 突破現狀

「就像三家公司瞬間縮成一家,簽財務報表、銀行戶頭、電子公文、採購系統,甚至連學生出勤系統都要整併,選用哪一間學校系統也吵翻天,所幸經過半年逐漸適應。」

楊慶煜指出,三校各有強項特點:高應大前身為高雄工專、高雄第一科大前身為高雄技術學院,高雄海科大專長在船員訓練。三校併校目標是彼此補強,特別是未來產業需要更高的整合性來突破現狀,並探索嶄新領域。高科大併校後納入多數大學欠缺的海洋研究特色,發展出相當多跨域合作研究計畫,許多科系也激發出更多創新發展方向。治校理念逐步更邁向國際化,英文採小班制教學,聘請更多師資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能力。

業界評價高 國際競爭力還需養成

楊慶煜說,併校後業界評價高,在遠見雜誌二○一九年綜合類大學排名第十二,技職類大學排第三,社會影響力全國第四,天下雜誌的USR大學公民評選第五名,「連台清交大也算進去,高科大確有明顯進步。」

不過,國際評鑑排名還未看到成效,碩博士招生人數甚至下降,楊慶煜坦言,仍需四到六年累積研究能量,去年曾計畫送五百名學生到六所菲律賓歷史名校進修,補助半數學費,今年受疫情影響,暑假三週將請外師到校上課,增加國際曝光度。

相關影音:送學生到菲律賓學英文 培養國際移動能力

武肺激出研發能量 募資能力很強

楊慶煜表示,經過武漢肺炎一場戰役,就清楚明白「這學校研發能量、募資能力很強」。

今年一月疫情爆發前,校方優先成立中國、國際留學生line群組,迅速掌握學生問題並提出解方。一月廿日全校調查僅有三十支額溫槍,老師到國內外採購,三月開學日已有一百八十支。

最特別的雲端疫調系統,教室、公共空間貼著QR Code,學生用手機掃條碼上傳體溫資料,在哪座位坐多久,可迅速掌握行動軌跡。

楊慶煜表示,全球風能組織(GWO)課程在疫情期間全部停擺,只有校區繼續上課,特別視訊向三十三個會員國、一百三十九名成員分享防疫作為,各國成員驚訝疾管機關可在三分鐘內,掌握師生體溫量測監控狀況。

楊慶煜表示,學研更將建立特色,去年十二月建置離岸風電產業海事工程菁英訓練基地,由教育部補助六千萬元,校方出資四千萬元,擴增原有船員訓練碼頭場域,擴增風電施工訓練設備,為GWO在台唯一發證大學。今年二月「GWO-BST」課程開課,截至五月開過十四班、培訓一百五十一名學員,並發給離岸風電課程執照。

人文藝術重要 機器人不能取代想像力

楊慶煜表示,去年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蒞臨高雄巨蛋以終身學習為主軸,為七千五百多名畢業生演說祝福,而目前每年招收新生六千多人,「把學生教好、業界肯定就是最好宣傳」,無須過度擔心招生問題。

楊慶煜強調,相較於台科大、雲科大專注研發,校內核心價值在以人為本,非常重視人文藝術,新世代產業競爭力在藝術,學生要先體會到使用者需求,再去設計產品、解決問題,讓產品變得「美美的」,畢竟AI、機器運算再發展也無法取代想像力。

是否可能再公私併校?楊慶煜認為,推動公營企業民營化,加入私人部門經營彈性,或許可能發展出跳躍性的根本改變,挑戰傳統公私立學校排行刻板印象,他樂觀其成。

相關影音:新時代產業競爭在人文藝術 校園要有藝術氣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