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庶長子與嫡次子之生死搏擊——《暗黑的民國史》認「俄」做父說分明 ◎余杰

余杰新作《暗黑的民國史》。(大是文化提供)

◎余杰

1922年7月蘇聯高級外交官和間諜越飛被任為蘇聯駐華全權代表,他先後與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及軍閥吳佩孚談判,毫無成果。於是前往上海,與正窮途末路的孫文會面,兩人一拍即合,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孫越宣言》救孫文 國共比「左」來爭寵

俄羅斯近年來解密的蘇共絕密檔案中,有1份越飛1923年在上海寫給蘇聯領導人的信件,提出3個支持孫文的建議:第一,向孫提供200萬金盧布的援助;第二,當孫文開始其「穩操勝券」的北伐時,蘇俄出兵中國將張作霖的軍隊從北京引開;第三,在1、2年內提供孫文10萬軍隊的裝備。

此後,蘇俄輸送源源不斷的金錢、武器、顧問給孫文搖搖欲墜的廣州政權。國民黨和共產黨這兩個蘇共的「兒子黨」開始了合作與競爭,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蘇俄的「僕從國」也先後登場。過去,我常常形容這兩黨是蘇聯催生的一對「孿生兄弟」,其實更準確地說,國民黨是庶長子,共產黨是嫡次子,蘇俄先扶持庶長子掌權,再讓嫡次子取而代之。

為了討蘇俄歡心,國民黨和共產黨一直在比賽誰更「左」,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是現代版的石敬瑭。《孫越宣言》後,蘇俄幫助孫文辦黃埔軍校,這所軍校表面上屬於國民黨,實際上卻是共產黨在掌控。黃埔畢業生先幫助校長蔣介石打下天下,又幫助毛澤東從蔣介石手中奪走國璽。蘇俄又在中國掀起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而中國的工人運動實際上是「流氓運動」(羅章龍語)、農民運動實際上是「痞子運動」(毛澤東語)。蔣介石得到蘇俄背書,取代胡漢民成為孫文的接班人,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比胡漢民更左。毛澤東戰勝張國燾、王明等黨內挑戰者,成為中共最高領袖,顯然不是因為毛澤東對馬列主義經典倒背如流,而是因為毛澤東比所有人更心狠手辣。

20世紀是一個殺人合法且合理的時代。蘇俄異議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指出:「如果要求我簡潔地概括出整個20世紀的主要特徵…我再也不能找到更為簡潔有力的東西:人忘記了上帝。」他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法國大革命的觀察,用以分析俄國革命的典型特徵:「革命必然是從無神論開始的」、「對上帝的憎恨是掩藏在馬克思主義背後的根本動力」。

蘇俄如是,中國亦如是。蔣介石是花園口黃河決堤和長沙焚城的最終責任者,前者淹死至少90萬中國平民,卻只淹死3名日軍士兵,後者燒死至少3萬中國平民,而日軍還遠在250里之外。美國記者白修德(Theodore Harold White)1944年來到戰亂和饑荒肆虐的河南鄭州。戰前該城有居民12萬人,現在已剩不到4萬…在離開前一夜,鄭州政府長官請白修德吃飯。他留下了那張菜單:蓮子羹、辣子雞、栗子燉牛肉,此外還有炸春卷、熱饅頭、大米飯、豆腐煎魚等,還有2道湯、3個餡餅,餅上撒滿白糖。白修德感歎說:「這是我平生吃過最精緻、最不忍吃的一桌菜。」

白修德對共產黨的頌歌完全是錯誤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國民黨的評判也是錯誤的。作為西方左派知識份子,他沒有弄清楚的真相,恰恰是我要揭露的常識:作為蘇俄庶長子的國民黨和作為蘇俄嫡次子的共產黨,都是殺人如草不聞聲的「殺人黨」。

國共都是殺人黨 教徒老蔣《十誡》全破了

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統治合法性都來自於殺戮。二二八屠殺和六四天安門大屠殺都是如此。天安門屠殺之後,那句「殺20萬人,換取20年穩定」是一筆合算的買賣的名言,始作俑者可能是鄧小平、可能是陳雲,也有可能是王震,說出了共產黨的核心價值。

自稱基督徒的蔣介石違背了聖經《十誡》幾乎每一條,尤其是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和第二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即便敗退到台灣之後,蔣介石的形形色色的塑像仍然充滿整座小島。當然,蔣觸犯最多的還是第六誡「不可殺人」。

KMT親共、老共獨裁 華人要自覺反洗腦

作家蘇曉康在《鬼推磨》一書中分析習近平的精神結構說,習近平雖並非薄二哥罵的「劉阿斗」,卻是一個心理上戟傷頗重的「黑五類」。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是個蒙冤很重的陝北老漢,被監禁16年耳朵被打聾。習近平10歲就成了「狗崽子」;文革爆發時13歲,又成了反革命,被關押,又挨鬥,戴鐵製的高帽子,媽媽齊心就在台下坐著…這都是毛澤東作的孽。今天中國人似乎忘記毛澤東了,可他們想不到,有一個忘不了毛澤東的人今天來統治他們了,「毛澤東住在此人心裡頭,而且他從小受毛的罪卻偏偏也要當毛澤東,這就是他落下的病。」

今天,國民黨不再「反共抗俄」,甘當共產黨的「隨附組織」,共產黨卻成了「進化的獨裁者」。但是,中國人、台灣人、香港人、海外華人,有多少人擺脫了被洗腦、被催眠的殭屍狀態呢?

(摘自《暗黑的民國史》作者自序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