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洪財隆/紓困之外─全球疫情蔓延考驗經濟政策

隨著疫病來襲和全球蔓延,各國除了自身的醫護體系面臨嚴酷考驗之外,經濟活動更是大受衝擊。(資料照)

洪財隆/公平會委員、奧地利Innsbruck大學經濟學博士

隨著疫病來襲和全球蔓延,各國除了自身的醫護體系面臨嚴酷考驗之外,經濟活動更是大受衝擊,而且衝擊來源同時匯聚了供給面(生產供應斷鏈和人員移動受限等)和需求面(隔離、收入銳減或漸趨悲觀降低消費與投資)兩大實體因素,以及蠢蠢欲動的金融危機。金融的部分主因交易急速緊縮而衍生支付問題,或稱「流動性不足」。

而這三者,即使是個別來看都足以造成經濟危機,導致企業倒閉風潮和大規模失業,如今竟因病毒合而為一,堪稱「超完美風暴」。

由於人類現在對新冠(武漢)病毒的瞭解仍屬有限,防疫何時收效和後續經濟影響程度皆在未定之天。即便如此,我自己的初步觀察重點主要落在三方面。

首先是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時機究竟何時才算成熟?可採用的方式和規模如何?

在目前和可預見的未來,偏低的全球的名目(掛牌)利率水準,預示著貨幣政策的空間和效果都相當有限,無論是傳統的降息或量化寬鬆政策(QE)皆然。而偏低的利率水準也隱含著,針對政府債務餘額的償債負擔或排擠民間投資的副作用並不會太大。

依目前疫情發展態勢,國內外需求將嚴重不足,是應該開始慎重考慮並著手規劃,實施積極性財政政策的關鍵時刻,而且應是政府支出而非減稅優先,透過公部門力量「動員可用資源」,以避免大規模經濟衰退和勞工失業。

應產生而沒有產生的事情、商品和勞務,才是真正的遺憾和浪費,此即「機會成本」概念。

此外,財政政策在各國同步採行的情況下最有效,否則所增加的需求將部分轉成進口,財政政策就會大打折扣。考量近來主要貿易夥伴都已陸續宣布規模不一的財政支出,所以目前的確是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好時機。

財政健全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原則,核心精神在於不浪費資源,以避免國家迫切需要某些計畫時無錢可用的窘境,甚至破壞施政優先順序。至於這些年來被過度吹捧的「撙節支出」、「財政平衡」等原則,甚至「債留子孫」等迷思,乃至在新經濟的時代下,恪守「資本門」和「經常門」之分的「財政紀律」,或許也到了該重新評估、理解和詮釋的時候了。

雖然政府竭盡所能持續擴大紓困規模,「加碼至兆元」,但絕大部分仍屬金融機構的融資額度,和真正的政府支出並不相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紓困方案所涵蓋的對象似乎少了一大塊。就我所知,那些「自營作業者」(self-employed)、特約經濟工作人員(gig worker)、自由供稿者(freelancer)等非典型勞動者的收入,受到疫情的影響更大,但向來不容易受到既有體制的重視,無論紓困計畫是救急或救窮。然而,這些人卻往往是新經濟或數位經濟重要骨幹和活力來源。只要押下時間或附上落日條款,此時此刻,政府對他們的援助和支出,應該可以更積極些,以示危機處理中仍不忘未來佈局。

最後則是,政策紓困的優先目標是什麼?增加勞工所得,還是避免企業大幅裁員,造成大量失業?

一旦疫情愈演愈烈,雖然放無薪假的企業愈來愈多(所得減少),但失業終究比所得降低來得更嚴重,也許很快兩者就必須有所取捨。此話怎講?

遇到經濟情勢如此嚴峻的局面,保障就業當然是首要目標,但勞工收入暫時性減少也已不可避免。重點在於,所減少的部分應由政府、企業、勞工三者共同且合理分攤,而這正是德國「短工津貼制度」(Kurzarbeit)的作法。

「短工津貼」的核心理念則在於是避免員工離職造成專業技能流失,這對企業和勞工都是傷害,也不利於因應短期經濟循環和產業長遠發展需要。

以台灣來說,在發生「減班減時減薪」的情況下,企業仍必須支付在職員工「最低薪資」。雖然勞動部透過「安心就業計畫」,也將補助勞工投保薪資與領取薪資差額的半數,形同政府、企業、勞工三者共同分攤,但企業此一負擔不輕,以致未來很可能會增加企業直接解雇員工的誘因,或乾脆歇業。

因應疫情變局,如果我們政策的著眼點果真放在保護就業,目前分擔比例也許應該有所調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