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我們就要拍政治劇—《國際橋牌社》的奇幻旅程 ◎馮賢賢

《國際橋牌社》引爆總統與軍系行政院長之間的政治角力。(馬克吐溫國際影像公司提供)

◎馮賢賢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人捨棄傳統電視,轉往跨國影音串流平台隨選收視精彩好戲,其中《王冠》、《指定倖存者》、《紙牌屋》等政治影集都吸引到大量觀眾。《指定倖存者》情節驚聳,第一季的第一集開場,恐怖份子炸毀了美國國會,正在進行國情報告的總統、副總統及內閣成員,以及參眾議員全部罹難,僅有一位眾議員倖存。唯一沒去國會的留守閣員,倉皇繼任總統,故事於焉展開。

《指定倖存者》的人物與情節是純虛構,但是故事脈絡裡不斷出現的種族歧視、移民政策爭議、網軍作戰等,都是美國政治每天要面對的課題。炸毀全部政治領導人的戲劇情節,在中國能上演嗎?答案大家都知道,絕無可能。中國現今連古代宮鬥戲都不准拍了。在台灣呢?嗯,理論上沒關係,但是,會不會有許多人阻攔說,你瘋了嗎,做戲需要做到如此極端嗎?

《王冠》剖析皇族沒挨告 在台灣可能嗎?

描繪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所領導的皇室家族故事《王冠》則幾乎是完全貼近現實的戲劇描繪。王室每個重要成員在戲中都是孤獨、身不由己的,他們被家人殘酷對待,又複製此模式於自己最依賴的家人。女王家族成員一個一個在影集中被聚焦檢視,幾乎是透明人。很多不堪的往事被重現,為何英國王室沒有對劇組提告,還容許他們一季一季做下去?若在台灣,劇組即使做了詳盡的田野調查,貼近真實來做戲劇的演繹,是要準備多少訴訟費用才能因應相關政治人物的提告呢?

台灣雖然號稱享有言論自由,但這自由是否真的充分,有一個簡單的檢驗指標,就是政治影集有多大的揮灑空間?《指定倖存者》和《王冠》能夠問世,不僅是靠雄厚資本與強大影視產業實力,也必須以不打折扣的言論自由做為前提。在不必擔心創作自由會遭到干預的情況下,好萊塢不斷推陳出新,做出各種精彩的政治戲劇作品。在西方世界,這些作品於創作端不受審批箝制,於通路端不受排擠,暢行無阻。我們在台灣,多年來觀看西方產出的政治影集,彷彿我們也享有了無盡的自由。但為什麼有著近60年電視歷史的台灣一直沒有自己的政治影集?即便解嚴已超過30年?

苦無政治劇類型《計程車司機》望韓興嘆

這是《國際橋牌社》製作團隊起心動念,製作台灣第一齣政治影集時想要挑戰的奇特障礙。台灣民主化,被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稱為「現代的奇蹟」。台灣人追求自主、追求自由的百年道路上,隱藏著無數世界級的動人故事。受壓迫的歷史與民主化經驗跟台灣近似的韓國,以歷史與政治戲劇行銷全球,不僅賺進外匯,更讓韓國人對自身歷史的詮釋得到全球觀眾的同情。台灣人講起《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或《1987》都很興奮,但台灣自己的政治故事卻始終缺席,彷彿一場盛會第一排最中間的位子空著,無人解釋:為什麼?很顯然,台劇欠缺政治影集的類型,背後隱然存在著不可言說的禁忌。我們決定試試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台灣快速民主化的關鍵時刻開始說故事。

即將在1月20日於friDay影音上映的《國際橋牌社》,故事從1990年第一位台灣人總統黎清波宣誓就職開始說起。什麼,黎清波?不是李登輝嗎?抱歉,這是一齣戲,我們需要虛構的空間,才能夠好好鋪排劇情。我們需要跟現實拉開距離,才能夠在缺乏政治共識的台灣社會開展我們的敘事。

即將在1月20日於friDay影音上映的《國際橋牌社》,故事從1990年第一位台灣人總統黎清波宣誓就職開始說起。(國際橋牌社 Island Nation 臉書)

台灣的民主化,是個全民參與的歷程。威權被解構,長久被壓抑的公民想把自主權拿回來。所以《國際橋牌社》在劇本開發之初,就決定放棄以掌握政治權力的高層領導人為主角的敘事觀點,從3對年輕人的故事,來串連政治鬥爭與時代脈絡。

《橋牌社》小人物出發 見證張狂樂觀90年代

總統的侍衛沈建宇(周孝安飾)是眷村出身的外省第二代,由於受到總統黎清波(楊烈飾)的信任,他遭受同僚質疑。他目睹時代巨變,自己的認同開始位移,反覆在新舊價值中掙扎。沈建宇的初戀情人許芷伶(李杏飾)帶著巨大創傷默默準備復仇。她的父親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失蹤多年毫無音訊。藉著許芷伶追索父親下落的故事,我們拉出了從戒嚴到解嚴的歷史縱深,也強化了沈建宇認同轉變的角色厚度。

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年輕記者林逸君(陳妤飾),在報社跑政治新聞。她倔強有衝勁,經驗不足但對新聞志業懷抱憧憬。跟林逸君搭配的自由攝影江志偉(夏騰宏飾)是個陶醉在反對運動中的小開。他的小酒館「阿偉的店」是許多社運人士與反對黨政治人物把酒言歡之處。林逸君、江志偉,一個認真固執,一個浪漫樂觀。他們是90年代進步青年的縮影,相信只要挑戰不公不義,明天一定會更好。

記者林逸君(右,陳妤飾)跟著社運人士腳步,記錄下台灣民主化過程。(馬克吐溫國際影像公司提供)

棄學從政的章有成(吳定謙飾)是個企圖心強大的法學博士。他的父親是底層軍人,但他結交了全國最高將領的女兒楚思江(廖苡喬飾),也因此追隨組閣的楚長青(林在培飾)進入行政院歷練。章有成和楚思江在劇中政治認同的游移,對應著90年代舊的政治秩序逐漸瓦解、政黨政治重新排列組合的時代脈絡。

回顧1990-1994年真實的台灣,太多重要的事件發生。我們只有10集的篇幅,所以選擇聚焦在幾條故事主線:由獨台會事件引爆的言論自由之戰,最終導致刑法一百條修正;總統決定讓軍人組閣觸發的政治爭議,其結果是軍隊國家化逐漸落實;選制的重大變革,主要是國會全面改選與總統全民直選的決定,搭建了台灣作為主權國家的基本架構;另外還有斷交危機、兩岸密會、搜索媒體、首都市長選舉等情節穿插其間。《國際橋牌社》參考真實歷史脈絡,以密度極高的10集故事,再現張狂喧囂無限樂觀的90年代氛圍。

這個故事很難寫,也很難拍,因為沒有前例可循,一切都要從頭摸索。但製片端的困難原本在預料中,可以用專業的堅持克服。較難克服的是外在環境隱形的險阻。募資過程中,在中國有事業的潛在投資人會怕。台派陣營的則質疑「你們的故事不是我要的」。

抵制選前上架不分藍綠 說好的言論自由呢?

在播出平台端,傳統媒體擔心「觀眾會有不良反應」而遲疑。甚至有位本身是政治酬庸的媒體高層不知所云地說:「大家都說我是台獨,我壓力很大。」在新媒體,有中國市場的都不敢碰。中國時報去年10月下旬引述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指《國際橋牌社》是民進黨進行「文化助選」的例證。更諷刺的是,這篇抹黑報導所製造的壓力竟成為《國際橋牌社》無法在選前上架的推力。不分藍綠的政治人物都希望大選前不要播出,以免「節外生枝」。

所以台灣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嗎?當演員與幕後工作人員擔心被報復、投資人害怕被懲罰、平台恐懼政治壓力、政治人物仍然可以暗中指點播映平台的決定時,我們享有的言論自由是不是有點脆弱?好在選舉結束了,《國際橋牌社》即將跟觀眾見面。那些滿腦子政治的人說我們這些專業工作者在搞政治。到底誰在搞政治,誰在做專業,影集播出時一翻兩瞪眼!

親愛的觀眾,我們即將一同穿越那堵無形的高牆,見證台灣首部政治影集的誕生。我們希望陪伴您歡度新年,也熱切期盼您喜歡這齣有笑有淚的戲。

(公共電視前總經理、《國際橋牌社》監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