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台灣還年輕,要好好疼惜」 吳晟從愛祖國到愛台灣

專訪、攝影 ◎ 記者何宗翰

吳晟的詩如其人,自然、樸實、溫暖,卻蘊含深意。(記者何宗翰攝)

吳晟的詩如其人,自然、樸實、溫暖,卻蘊含生機與深意,和他談話像回學校拜訪老師,一口道地親切的台語,充滿正能量,也像彰化溪州的陽光,毫無遮蔽、沒有保留。

他的兒子吳志寧是獨立音樂歌手、929樂團主唱,曾改編吳晟詩作「制止他們」成為歌曲「全新全意愛你」,唱出對台灣的感謝和依戀,經常在社運場合被播放,如果「島嶼天光」是帶頭向前衝的進行曲,「全新全意愛你」就是在背後溫暖守護的後盾。

「制止他們」原是用中文書寫,「全新全意愛你」卻改用台語演唱,而且渾然天成,毫無違和感,讓人好奇,為什麼說台語的鄉土作家吳晟,大部分的詩都選擇用中文寫作,而不是台語?

「語言其實跟心態、文化認同都有關係,我的國語在我們這一輩裡算好的,但在鄉下,我都不好意思說得太標準,大家會懷疑你哪裡來的。」吳晟回想,他所受的教育、閱讀的作品,從五四之後的徐志摩、朱自清到後來的郁達夫、許地山,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習慣。

中文寫作教育使然 曾經天真錯愛祖國

「以前我是屬於左統,比較信奉社會主義,當時台灣反國民黨的大致有兩個脈絡,一種是右獨、一種是左統,表面上看不出來,但私底下大家都知道,像我跟所謂台派的交往,其實就沒有像陳映真他們那麼熟,比較屬於夏潮系統的。」吳晟以前很天真覺得「祖國」很強盛,國民黨算什麼,高中在台北念書,閱讀大量《自由中國》、《文星雜誌》等自由派的信念,發現國民黨的教育很多並不實在,「很多人到現在還以為抗日時代來台轟炸的是日本飛機,而非美國飛機!『我國對日8年抗戰』這樣一句話把歷史觀整個框住了,左右了很多歷史判斷,但基本上,當時對文化中國還是認同。」

直到1980年,吳晟去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作家工作坊,對左統的幻想才正式破滅:「文化大革命是1966到1976年發生,1980年跟中國作家一起交流,看了很多文革的第一手資料,我的助理也是紅衛兵,是文革後第一批到海外的留學生,跟我講很多文革的悲慘故事,才發現嚮往的社會主義祖國,竟然那麼可怕,真的把人性扭曲到極點了!」

「我和艾青住在一起,艾青算是老共產黨,毛澤東的好友,講話很實在,他在文革被下放到新疆勞改,本來是大詩人被叫去掃廁所,還有作家被打到用爬的,爬到家門口,太太跟兒子卻不敢開門,怕被牽連,那種人性的扭曲,我們台灣的小孩根本不敢相信。」

文革粉碎左統想像 認清紅中非社會主義

「當時香港的作家李怡,雜誌《70年代》的創辦人,寫了滿多相關報導,他現在80歲了,面對反送中事件,不也還在大聲疾呼!」吳晟說,瞭解共產黨的本質之後,才發現他們信仰的根本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跟整個傳統皇朝思想連在一起,再加上那時台灣剛發生美麗島事件以及林義雄家的慘案,「我的國族認同開始重新思考,回歸到『自己的所在,自己要顧好』這樣一個簡單的信念。」

1981年,吳晟沉潛一年幾乎不講話,不斷自我省思、重新組織,「確定只想顧好自己的家鄉,慢慢語言就會改變,就不會再講一些捲舌音了」,不認同國民黨的他,詩作「負荷」卻被國立編譯館選入課文,成為了「課本作家」。

吳晟回憶,那時候因為台灣的本土意識興起,鄉土文學論戰的基本論點就是要回歸鄉土、回歸現實,他的詩作「吾鄉印象」剛好搭這個風潮;「在我之前入選,作品入選教科書的台灣作家有楊逵、黃春明,但楊逵在日治時期曾因起草台灣農民組合第一次全島大會宣言被關,又在228事件中被抓,黃春明的『魚』中有一段阿公打孫子的家暴情節,因此被拿掉了。」

「雖然平常語言的表達還是鄉土,但是在文學創作上,因為後來農業耕作越來越機械化,農事負擔越來越少,較少跟基層農工在一起,媽媽也越來越老,『母語』就越來越退化,當老師平常又愛看書,越來越知識份子化,以中文為主的思考語言就強化了。」吳晟坦言:「我並沒有想做一個台語作家,我只想有更多的讀者。後來發現我的詩還是有很多台語思維,很多音調都是台語,還不時會出現台語的語法,像『鬧熱滾滾』,如果翻成台語來朗誦吟唱會貼近原本的情感,像『泥土』,國台語穿插呈現,也符合一般人的說話方式。」

吳晟強調,詩與歌相輔相成,詩因為歌更加普及,歌因為有詩,意境、內涵提升,不會流俗,有比較深層的情感,語言上較精簡有韻味,「吳志寧把我的詩譜成歌,一方面是家族精神的傳承,接受從我父母以來對土地的珍惜、愛護和依賴,以及素樸的生活態度。」

吳晟的書房一角。(記者何宗翰攝)

父親作詩兒子寫歌 泥土氣味也世代傳承

吳晟、吳志寧今年共同完成音樂專輯《他還年輕》,是繼《吳晟詩歌:甜蜜的負荷》、《野餐》後,第三張以吳晟詩作為主的詩歌專輯,有推廣種樹的「與樹約定」、紀念女兒出生的「祝福─給女兒音寧」、寫給鄉土的「油菜花」、「鄉下的孩子」,還有獻給台灣的「他還年輕」。

「他還年輕」創作於2001年,靈感來自走訪玉山的經驗。吳晟說,玉山是台灣的象徵,從地質學上來說,台灣是一座很年輕的島嶼,地質還在一直變動,不是穩定的,就像台灣社會,也是一直在融合,從荷蘭、西班牙、日本到中國,是很特別的移民社會,每次移民每次衝突,不斷在衝突融合當中,慢慢形成一個自主獨立的政體和社會體。

「1980年回來後,歷經這麼多的社會運動,一直在思考台灣究竟該是什麼模樣?直到2001年才非常明確,台灣就是一個年輕的島嶼,要給他空間,珍惜他、愛護他,不要一直給他壓力,讓他自己獨立。」

《他還年輕》(右上),是繼《吳晟詩歌:甜蜜的負荷》(下)、《野餐》(左上)後,第3張以吳晟詩作為主的詩歌專輯。(記者何宗翰攝)

「我雖已老,他還年輕。」吳晟說,年輕就意謂還有很多地方不夠成熟,就表示他還在學習成長,他建議大家以家長、老師的心情來看待台灣,不要糟蹋、不要傷害他的成長,讓他有獨立自主的空間發展,「我近20年來的作品,對四季、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歌詠,幾乎都是這首詩,這種精神的延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