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筱峰專欄> 一樣改名.兩種意義

上週扁政府宣布將中正紀念堂改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同時準備將館前廣場改名「自由廣場」,引起國民黨人歇斯底里反應,台北市長郝龍斌相對提出反制,宣布也要將凱達格蘭大道(去年紅衫軍盤據之處)改名為「反貪腐民主廣場」。藍綠雙方交鋒激烈,表面上看,這是「現在進行式」的時事,但透過歷史的縱深,可以看到兩種不同輪廓的歷史背景。

先來看看中正紀念堂改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及「自由廣場」所顯示的歷史意義。回顧歷史,蔣介石對台灣造成何等負面影響?

一、他曾經於二二八事件時,派兵來台進行大屠殺,造成重大傷亡,社會精英犧牲殆盡,為台灣鑄下永難彌補的損失。

二、他敗退來台後,厲行白色恐怖的血腥統治,僅初到台灣的十年內,就有二、三千人遭槍決,近九千人被處重刑(其中真正與共黨有關者僅九百多人)。造成多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慘劇,而且人心惶惶。

三、以軍事戒嚴及「戡亂」體制,來成就其個人獨裁與一黨專政,破壞民主憲政常軌,阻礙民主政治的發展。

四、因其流亡政權將大陸時代的體制凌駕在台灣,使台灣成為學者所謂的「遷佔者國家」(settler state)。

五、製造神格化的個人英雄崇拜,使得眾多國民無法建立獨立自主的民主人格,這種國民至今仍充斥台灣社會。

六、迷信其政權才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六○年代國際社會希望台海雙邊在聯合國同時兩席並存,卻因蔣氏堅持所謂「漢賊不兩立」的僵化教條,使台灣錯失進入聯合國最佳時機,導致今日台灣在國際的困境。

七、對於本地族群採壓抑措施。在他掌政之下,大陸人佔盡公職優勢,內閣中只有兩名台人,省主席更無一台人擔任。本土語言、歷史更受盡壓抑與屈辱。

蔣氏這些歷史真是不堪回首。而今,在民主時代將這位獨裁者紀念館改為民主紀念館,意味著告別蔣氏時代的陰影,結算蔣氏對台灣帶來的傷害,確立民主、自由、法治、人權以及台灣主體的價值,意義深遠。一言以蔽之,這正是轉型正義的表示。

然而,蔣政權的殘餘勢力在面對轉型正義時,卻罵我們不知感恩,他們說如果沒有蔣公來台,會有台灣的經濟發展嗎?答曰:當然有,經濟史常識告訴我們,二戰之前,台灣各方面發展已經超前中國約三、四十年,豈是蔣氏來台才能發展?

再說,如果沒有五○年代及時來到的美援,不相信蔣介石多會發展經濟。美援在十五年之間提供台灣十五億美金的援助,填補了台灣十一億美金的財政赤字,不僅穩定了台灣的物價,而且有關電力、通訊、道路、港口等基礎建設的固定資本形成毛額,美援就佔了一半。所以,與其說有蔣介石來,不如說,有美援來台,才有台灣的經濟發展。我們倒想反問,如果沒有台灣,被趕出中國的蔣介石還有地方逃嗎?到底誰該感激誰?

這次蔣政權殘餘勢力看到扁政府要改中正紀念堂之名,他們也跟著要改名。殊不知兩者意義迥然不同。前者是轉型正義的展現,後者則是舊勢力對轉型正義的反撲。更滑稽的是,他們竟敢標舉「反貪腐廣場」之名。一個長期被民間以「黑金」形容、擁有許多侵犯自國產的黨產、擁有許多被通緝逃亡在外的經濟犯和貪污犯黨員、還出了一個將特支費公款存入自己帳戶的黨主席的集團,還好意思標舉「反貪腐」,我好像看到一個嘴巴刁著煙的人在勸人戒煙、一個喝得酩酊大醉的人勸人戒酒一樣好笑!

(作者為大學教授,本文同時收錄於www.jimlee.org.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