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她們不絕望 你怎能不勇敢?—《未來無恙》賀照緹險從導演變媽媽

《未來無恙》導演賀照緹花了7年,記錄兩位歷經家庭創傷的女孩,期盼大眾多給關注,別讓這些傷痛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一再重演。(藍祖蔚攝)

專訪◎藍祖蔚/劇照◎牽猴子提供

第二位登場的女孩沛穎,臉上瀟灑不在乎的表象下,吶喊著愛我、不要離開我。(牽猴子提供)

《未來無恙》是一部從生命提煉出來的血淚紀錄片,導演賀照緹花了7年時間,追蹤兩位在10多歲時已備嘗家庭破碎之苦的小女生輝珍與沛穎(都是化名)的生命遭遇,她們曾悲痛,卻不哀傷,她們曾經心碎,卻不絕望。賀照緹則從原本的旁觀者、追蹤者、凝視者,逐步變成聆聽者、陪伴者、解析者,甚至一度動念想要收養女孩,因為讓女孩不再孤單比紀錄她們更為迫切,而且她們並不是特殊個案,社會上還有許多乏人聞問的小花小草在牆角邊哭泣著。

第一位女孩輝珍安靜得讓人心疼,曾經歷經的創傷讓她只想躲在保護色後面。(牽猴子提供)

家庭創傷讓輝珍安靜 不忍拍完就走人

一面水泥牆、一棟鐵皮屋,眼神空洞的輝珍面對著攝影機,為記錄片《未來無恙》揭開序幕。(牽猴子提供)

Scene 1

電影第一個畫面是一面灰白的水泥牆,白得刺眼,旁邊有間鐵鏽斑斑的鐵皮屋,極暗極深,空氣中有種一窮二白的荒蕪感,15歲女孩輝珍單獨坐在牆邊的椅子上,面對著攝影機,有點不知如何放妥手腳,空洞的眼神往前看著,是跟攝影師對視?還是望向遠方她完全不確定的未來?然後白牆上出現片名,中文寫著《未來無恙》,英文則是《Turning 18》。她還沒成年,臉龐還很稚嫩,心靈卻已千瘡百孔。

問:這個起手式,沒有講一句話,就將這位女孩的慘淡青春都直接點了出來,妳怎麼選擇這種方式切入?

答:

我前後剪過一百多個版本,光是上了字幕的版本就有15個,但一直都不滿意,後來攝影師提醒我,他拍到一顆適合開場的鏡頭。拍攝那天,我正和輝珍的媽媽在遠方談話,只有攝影師單獨面對著輝珍,她拉拉褲頭,坐在椅子上,眼睛直視著遠方,有點無聊,態度輕鬆卻不是那麼親密,好像正和攝影師對峙著,這顆鏡頭正好呼應著全片的風格和節奏,因為它幾乎完全掌握到小女孩的身心狀態:輝珍有一種緊張感,一種無法形容的tension,這顆鏡頭長到可以帶著觀眾一起調息,一起呼吸,跟著影片節奏,慢慢進入女孩的世界。

問:那片水泥牆,沒有任何磁磚,空盪灰白一大片,就已點出了女孩家的經濟弱勢情境。接著走進內室,不僅家徒四壁,更到處髒亂陰暗,在那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平常過著怎樣的生活?對照後來所揭露的輝珍際遇,一窮二白的家居就有如她的生命困境,千言萬語盡收納在這顆鏡頭裡,讓人從她的現實(reality)看到了她的本質(identity),這個畫面不只調息,更有破題力道,這是妳長期觀察女孩後的心得嗎?

答:

一開始其實沒有看到輝珍。我接觸的個案一共有12個青少年,男女都有,她是一個不太容易被人察覺的女孩,她有一種保護色,躲在人群後面,反而是另一位主角沛穎很亮很活潑,會跟男孩子打打鬧鬧。後來才理解,輝珍是小時候受過傷,而且是重傷,所以才會躲在保護色後面,在大人面前比較安靜,不會有什麼表現。反而是拍攝那天,輝珍的媽媽已經喝了很多酒,對我和攝影師一直講,一直抱怨她的人生,掏心掏肺地將家人的處境和狀態說出來。

很多時候,我也會想拿著這麼容易到手的素材就走人,因為不管日後怎麼處理運用,當事人也不一定會看得到。可是每回重新檢視這些素材時,就有一種不安的情緒,畢竟不能拿了就跑嘛。

沒有反派 人人心裡都藏傷痛

問:拍到受訪者的實際狀況就閃人,就是一種掠奪式的採訪,並不是紀錄片工作者應該有的態度,但是妳一直追蹤這個議題,不就反映著這些個案引發了妳的良心與私心的交戰?

答:

是的,我不能拍了就走。主要的原因是輝珍看我的眼神和其他人很不一樣,平常,她很低調,雖然乖巧,卻不太有活力,一般人根本不會注意到她。唯有在我面前時,眼神卻有一股熱切。

改變的轉折點在於家人做了不該做的事,她因而被社工帶走,另外安置。輝珍的遭遇,讓我非常震驚,過去的訓練,讓我會在發生狀況的第一時間就先拍了再說,一旦不出機,就一定拍不到東西,雖然那時我並不確知那會是什麼?到底事件是真或假?實際內容是什麼?所以就決定要去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開始,她的狀態很黯淡,很讓人心疼,那天社工也在場,談完話後,我不知道要怎麼表達我對她的支持和心疼,忍不住就抱了她一下。那時候的她不會對任何人流露任何感情,表情很冷,話也非常少。

後來她白天可以去學校念書,晚上回到安置機構。經過機構社工同意,我才進到學校拍她念書上課、練跆拳的畫面,那時候我每個月至少會去花蓮一次,有時候會連續好幾天去找她,花了好幾個月,才慢慢破冰,無所不談。後來才理解,我是那段時間裡唯一不會去管制的大人。因為社工要保護孩子,規定了很多生活細節,我卻是唯一可以讓她比較自由交談的陌生人。她喜歡黏著我,講很多自己的心情。但是對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一直很保留,我知道我不能隨便問,一旦問了,就不能袖手。

問:不只是輝珍,包括母親、好友都讓攝影機拍下她們的真性情,話講得很白,也很刺人,剪接時妳如何拿捏處理?

答:

她們確實有些不想讓外人看見的真實,我拍到了,留下了滿真實的對話情境。輝珍的媽媽可能曾經歷很多創傷,無法面對她的現在,只能借酒澆愁,因此欠下幾十萬酒債。她講過很多真心話,我不敢剪進去,因為人都是複雜的,我不想觀眾因為她的真實告白而恨她。

電影中的她比較平和,只像是一位辛苦的媽媽。你或許會問我為什麼拿掉這些尖銳的內容,這樣不是就不真實了嗎?不就看不到輝珍媽媽平常說話的尖銳模樣嗎?但我在意的卻是看到那些又有什麼意義?我真的要這樣灑狗血嗎?過去,電影總習慣安排一位反派角色,讓大家恨他,很單純地處理掉讓我們不安的情緒。但我不想這樣簡化。因為我知道媽媽背後也有很多傷痛,才會變成今天這副模樣。

少女心困在少婦身 沛穎用不在乎喊愛我

Scene 2

電影的第二位主角叫沛穎,長相甜,說話也甜,一直黏在男友身旁,偏偏男友只顧打電動,嘴上還叼著菸。他們都還沒成人,卻過著小鴛鴦的同居生活。男友才剛拿到打工工資,就因飆車傷了腳,還嫌打工洗車太辛苦,不如替人去討債。然後,沛穎懷孕了,男友依舊忙著打電動,沒空陪她去做產檢……她的淚水,她的青春,讓人心碎的源頭是因為她一直沒能感受到母親的愛……

問:沛穎的談話每一段都直接刺中要害,即使臉上掛著看起來不太在乎的表情,然而她揭露的每個細節都是血淚斑斑,痛人心扉,尤其是孩子的滿月酒上,親友勸男孩說生孩子很容易,當爸爸並不容易,他們卻還是忙著收下紅包,因為這樣比較踏實,大人會做的事他們都做了,但妳知道他們還是孩子,這一點更讓人不忍!

答:

沛穎就是個外表看起來不在乎,其實比誰都在乎的女孩。像她老說是男孩不讓她回家。只要她回家了就會求她回來啊,其實每句話都透露著她對男孩的依戀,只差沒明白跟男孩說我求你,不要離開我!你是我填補內心空洞的唯一的一塊。她都用故作瀟灑的方式去處理她跟這個男生的關係。

試著理解 別讓她那麼小就墜落

當然,她也會真情流露,譬如斜靠床邊,抱怨別人都是男人陪著去產檢,她卻只有媽媽陪,那種嘴上無怨無恨,淚水卻止不住流下,讓很多人都不忍心再看下去。

問:確實如此,看見沛穎因為懷孕驟胖,產後則成了少婦體態,生理起了變化,心理卻還是位少女,你會感傷這位16歲女孩的青春和幸福為什麼都這麼短?但除了記錄她們的故事之外,妳還能做什麼?把她們的故事拍成電影公開放映時,妳又想做什麼?

答:

這部電影現在已經進入第8年,前7年我一直都反覆在想這個問題。以前,我一直認為紀錄片導演不需要回答我們要做什麼的問題,唯一,而且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問出一個對的問題,問出一個好問題。

然而這部作品,是我第一次跟被拍攝者,也就是這兩個女孩走那麼近。同時,片子裡面提到的很多現象,台灣社會還一直在發生,這些創傷需要在被接住和陪伴的狀況下訴說,被看到。受創傷的人透過說出來,重新詮釋了過去的傷痕,而讓自己成為一個新的主體,能夠重新站起來。發現很難找出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因為這些創傷的個別差異很大,不同的社經條件、城鄉差異、族群背景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因為個案差異大,可以從個別的善意開始。這些因為結構性貧窮而產生的困境,需要很多陪伴。在家庭裡受傷的孩子,常常因為愛的匱乏,而在往後的人際關係跌跤。因為渴望被愛,以便填補心中的空洞,所以也常帶來傷害性的情感關係。如果身邊出現一個這樣的孩子,請先理解孩子的困難,不要急著用價值判斷去下定論。然後陪她一段,從15、16歲陪到稍微長大一點,不要讓她在小小年紀就掉下去,爭取一點時間,爭取一點機會,直到她們有能力可以檢視這些創傷時,或許可以為自己找到一些出口。

這些創傷若非因為我拍到了,它就不會被看到,因此更不會有人出面處理。所以第一步,至少要讓這些問題可以被大眾看到。下一步,就是能為她們做些什麼。我找很多人談過,卻備受挫折,似乎是我講出太多實況,反而讓大家不太敢直視或碰觸這些事情。

她們的青春這麼短 我們應溫柔傾聽

Scene 3

女孩輝珍每天苦練跆拳,一是要鍛鍊自己,二是要保護家人。看起來很平凡的論述,其實一語多關,因為只有夠強壯,才可以抗拒男性暴力,才可以讓姊妹也不要受欺凌,你立刻就能體會男人做的壞事,在她心中留下多大陰影?母親當時不能保護她,事後只能到拳賽場上替她加油,母女對望,五內澎湃,卻不知從何說起。

問:電影更犀利的是妳揭露的真相直接挑釁了俗世價值,讓很多人看完電影後,呆坐現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尤其是看到女孩迎接18歲生日蛋糕時,想起她們的遭遇,不免就會感傷為什麼她們的青春這麼短,又這麼慘白,片名取做《未來無恙》,似乎就暗含著盼望這些孩子能夠好好長大的祈願?

答:

我取過20多個跟「家」有關的片名,例如「只要一個家」,或「只有一個家」之類的,可是都不喜歡,好不容易選中了《只要我長大》,那時候想到的是人生只要我長大了,我就可以什麼都不要管了,走自己的路就好了。但別人卻已經先用掉了。其實我連美術都做好了,也只好全部重來。取名《未來無恙》,是因為我們常說別來無恙,意思是問過去這段時間你還好嗎?身體都健康嗎?就是一個問號。《未來無恙》就變成一個對未來的祝福。

可是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害怕過。從拍攝到上映我都好害怕,因為電影內容太直接了。我以前當過記者,熟悉原住民與雛妓困境,對性別、勞工和婦女議題亦有涉獵,很知道怎麼樣用政治正確的方法來完成作品,可是剪到一個階段後,就發覺我沒有辦法這樣做,沒辦法這樣姑息自己。主要原因來自輝珍,每回重看拍攝畫面時,都可以看到她原本是這麼自在,又這麼亮麗,但是藏在眼神裡的悲哀卻又這麼凝重,讓我好揪心啊。

這一切,就跟「ME TOO」運動的當事人很像,遭性侵的女孩到底要講不講呢?我如果不講出來,這些創傷就是不存在,也不會被處理!但應該要怎麼講?又能講到什麼程度呢?

一度我想就不管了,試著去剪出一部好看的電影吧,可是看到毛片時,很快就被自己的大膽嚇呆了,不可以,被拍攝者會因為暴露了這麼多的真相變得非常慘。當然我也怕遭人批評說我旁觀他人的痛苦,只顧掠奪別人傷痛的經驗,就將被拍攝者暴露在完全沒有保護的狀態下。

因此,我想過就把社工員當成主角,輕描淡寫地描述他在一個夏天,帶一群年輕孩子去體驗人生的青春盪漾,拍得很勵志,什麼問題都可以不用碰觸到。但我就是沒有辦法。因為我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就再也不會有下一部作品,因為我完全無法自圓其說,面對你的訪問時,我究竟要說什麼?我再怎麼說,也騙不過你啊。

無人知曉 孩子創傷一再發生

問:妳最在意,也害怕的是什麼?

答:

最害怕傷害到輝珍。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很無力,好像沒有辦法改變什麼。因為我靠得很近,看到她們的傷痛,很想做點什麼去改變她們的人生。可是繞一大圈以後發現這個社會上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表。孩子們的傷痛很容易在無人知曉的清晨一再發生,然後,這些狀況就是「nobody knows(無人知曉)」,所以我只能盡力。

問:妳希望大家看電影後能夠得到怎樣的動力?

答:

勇敢。更勇敢一些。因為我並不知道大家各自會面對什麼樣的問題。但是你卻可以看到台灣有這兩位這麼勇敢的孩子這樣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或許可以起一些陪伴的作用。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個人孤零零,沒有勇氣的時刻。我可以在電影中這麼溫柔地陪伴兩位女孩,也希望我的電影可以溫柔地陪伴觀眾。

《未來無恙》正式預告(8/30上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